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一處處革命遺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個個革命故事,都記錄見證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
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下,經過長期努力和開拓創新,全國革命文物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教育傳承功能不斷強化,融合發展作用大幅提升,整體態勢日益向上向好。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正處于乘勢而上、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活化利用手段有待拓展,融合發展仍需進一步加強。如何激活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使革命文物保護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需要共同直面的時代課題。
堅持保護第一。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保護是首要任務。保護好革命文物,就是保護好歷史的見證。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文物保護理念,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全面提高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堅持全面保護,統籌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做到既應保盡保、又突出重點,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加強整體保護,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整體規劃、連片保護、統籌展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數字化保護,深入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建設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摸清紅色文物家底,推動實現革命文物數字化管理和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增強管理效能,提升革命文物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水平。強化法律保障,健全革命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推動革命文物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進程,嚴守革命文物安全底線。
深化研究闡釋。保護革命文物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需要在理論研究上不斷拓展的大工程。要站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高度,緊密結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有效整合文物、黨史、軍史、檔案、地方志等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共建革命文物協同研究基地,推動形成系統研究紅色資源的強大合力。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對代表性見證物、紀念物進行搜集、整理、研究和公布,推進革命文物價值評估和認定標準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思想內涵,提煉展示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積極推動革命文物研究闡釋與傳承紅色基因的理論、方法和實踐創新,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
打造精品展陳。精品展陳是再現革命歷史的重要方式,是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主陣地。打造精品展陳,是用好紅色資源的關鍵一環。要始終堅持把實施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來抓。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圍繞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注重把宏大敘事與細節呈現、場景再現結合起來,著力策劃打造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線上線下融合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把牢展陳內容的正確政治方向,嚴把政治關、導向關、史實關、保密關、文字關,以強化講解內容的權威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創新展陳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手段,提供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增強革命文物的可親可感可知,讓人們身臨其境地受到思想洗禮和精神熏陶。
強化教育功能。作為革命文化的實物載體和歷史見證,革命文物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我們要以革命文物為載體,激活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讓紅色基因、紅色血脈、紅色江山代代相傳。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革命舊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支持館校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設計符合不同年齡、不同群體認知特點的多樣化主題教育活動,讓革命文物成為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教科書”,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匯聚磅礴力量。
促進融合發展。革命文物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遺產,不僅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重點推進,在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中善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文化建設、紅色旅游相結合,與鄉村振興、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相結合,與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相結合,形成紅色文化有效傳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實現的發展新格局。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找準革命文物和紅色旅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佳連接點,推動革命文物和紅色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傳播力影響力。著力打造一批主題突出的紅色旅游精品路線,把革命史實、革命文物、革命精神融入其中,讓更多的人在文化之旅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整合紅色文化資源,積極培育“紅色+生態農業”“紅色+培訓研學”“紅色+非遺”等新業態新模式,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強化科技賦能,提高紅色旅游資源智慧化、數字化水平,推動紅色旅游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紅色旅游受眾規模。
推動共建共享。革命文物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紅色資源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必須堅持人民立場,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革命文物保護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真正做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保護事業,切實增強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積極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讓人人都成為新時代革命文物的“保護者”、紅色故事的“宣講者”、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革命文物、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