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會昌山。“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采訪團的成員們無一沒有被霞光中石碑上的一首《清平樂·會昌》所吸引——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圖為會昌縣風景獨好園。
“風景這邊獨好”。
此時的腦海里一面是毛主席在逆境中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偉岸身姿,一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四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那句“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1934年春,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況愈下。
時屬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粵贛軍區所在地的會昌,正處于中央蘇區的南方戰線。由于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軍事指揮,4月21日,閩粵贛邊咽喉重鎮——筠門嶺鎮被國民黨陳濟棠部攻占,紅二十二師被迫退至周田、中村、站塘一帶,中央蘇區南線門戶口洞開,國民黨粵軍躍欲北進,整個南線形勢異常嚴峻。
危急關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主動請求來到粵贛省駐地會昌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工作。
6月初,毛澤東不顧安危深入站塘李官山戰地前線了解情況,指示紅二十二師放棄“分兵把口、堡壘對堡壘”的錯誤打法,積極發動群眾,組織地方赤衛隊、游擊隊配合紅軍在敵側后進行游擊戰爭,再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薄弱之處,繼而消滅其更多的有生力量。
紅二十二師遵照毛澤東的正確指示,主動出擊,避實就虛,擊退了國民黨粵軍的多次進攻,粉碎了其向北推進的企圖,并積極向其宣傳紅軍北上抗日主張,與國民黨粵軍形成了對峙、相對和平的局面,從而保證了紅都瑞金后方的穩定和安全。
毛澤東對粵贛省工作的正確指導,使南線形勢大為好轉,整個戰線局勢穩定,與中央蘇區北線、西線、東線不斷惡化的軍事形勢相比,南線呈現“風景這邊獨好”的喜人局面。
面對“風景這邊獨好”的南線形勢,毛澤東甚感高興。1934年7月23日清晨他登上會昌城外高峰——會昌山(又名嵐山),站在山頂,看著縱覽連綿起伏的山巒和宛如玉帶的江河,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回到文武壩后,毛澤東揮筆寫下了這首寓意于事、寓意于景、含蓄而自然的革命樂觀主義經典詞章——《清平樂·會昌》。
《清平樂·會昌》也就此成為會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而今,會昌人民正以“君行早”的奮斗姿態,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氣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教育改革推動鄉村振興。珠蘭鄉創辦了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范學校,堅持“農科教結合”的辦學方向,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12年免費教育,成為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試點學校,受到了教育部的關注和肯定。
特色IP提升地方“新引力”。會昌山下,一座古老而又嶄新的小鎮——會昌戲劇小鎮落成迎客,這個山區小縣以另一種方式再次走進人們視野。500多場文化活動、360多萬次游客……半年時間,小縣城火熱“出圈”成為戲劇“桃花源”。以戲為媒、因劇而熱,會昌創新思維打造特色文化IP,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特色產業助力經濟發展。近年來,會昌縣站塘鄉不斷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先后打造了官山村紅22師部革命舊址、水明村古樟樹林生態旅游等項目,引進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壯大村集體經濟。2023年,該鄉各村平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1萬元。
……
會昌人民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風景這邊獨好”的深層含義——不僅是自然景觀的旖旎,更是經濟社會全面振興的生動展現。
會昌的發展彰顯著整個贛南地區的勃勃生機,近年來,贛南地區經濟發展迅猛,城鄉面貌變化巨大。2023年,54個蘇區縣GDP均實現十年翻番,21個貧困縣全部如期脫貧摘帽,贛州躍升全國百強城市,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國字號”科創平臺相繼落地,成為科技創新賦能的樣板。
贛南的發展亦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如今的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并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擁抱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那句“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記者手記: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但幸福不會從天降。”“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角響徹神州大地,我們更需延續革命先烈“早行”之奮斗精神,繼續書寫“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