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中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可以說,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既是黨的優良傳統的發揚,又是新時代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實踐,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性舉措。
一
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把為人民服務莊嚴地寫進黨章,并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民生保障制度建設,就要圍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做文章。
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要建立健全系統完善、層次分明、銜接配套、科學適用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這是一個綜合體系,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著力保障民生建設資金投入,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構建涵蓋國家、行業、地方和基層服務機構4個層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為此,要建立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工作實施機制,加強對標準制定及實施應用的綜合協調,做好統籌規劃、財政保障、監測評估和技術指導。
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全面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環保、社會治安等問題。有些部門有些地方沒有經過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沒有反復地論證是否是“最困難”“最突出”“最需要”,就把可貴的民生建設資金花下去了,結果反而造成了“盲點”。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必須真正弄清楚什么樣的群眾需要保障,必須弄清楚保障什么樣的基本。把錢花在刀刃上,把力用在“痛點”上,真正救困救急。
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是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對于事務性管理的服務,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程序,通過公開招標、定向委托、邀標等形式,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來承擔,推動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市場化。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的市場準入,諸如交通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用事業等,可通過招標采購、合約出租、特許經營、政府參股等形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機制。完善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公益事業;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大力倡導和發展志愿服務。
二
城鄉民生保障制度是一個體系,也有四梁八柱。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要重點突出,把握關鍵。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更充分”就業,就是要不斷擴大就業、創造更多崗位;“更高質量”就業,就是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建立宏觀政策聯動機制,推動引導宏觀政策支持就業,尤其要加強就業政策與產業、財稅、金融、貿易、教育等經濟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套,研究制定加快暢通勞動者社會性流動的政策措施,完善新業態勞動用工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體系。從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出發,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健全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全過程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行“企業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買單”培訓服務模式。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讓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勞動者都能實現就業。努力打造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格局;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堅持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健全法律制度和監督機制,消除城鄉、性別、身份、行業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堅持和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就業統計監測制度,完善應對就業風險預案,確保不發生較大規模的失業問題。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服務全民”,即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體現公平性;“終身學習”,即教育要覆蓋人的整個生命周期,體現持續性。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努力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促進教育權利和機會的公平。建立更為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健全特殊教育機制,健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合作辦學。加快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民辦教育辦學,規范中外合作辦學,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優化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向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兒童家長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用好新技術,建設智能化校園;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學生特點,加快發展面向個人、適合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建設學習型社會。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全民”,就是做到法定人員全覆蓋,應保盡保。要堅持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為參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堅持多渠道籌資,合理劃分政府與個人的籌資責任,完善籌資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建成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系統推進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維護失業人員和工傷人員的基本權益。加快落實社保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社保卡更廣泛應用。規范社保基金管理,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堵塞制度漏洞。大力發展商業保險,通過實施更有力的稅收優惠等鼓勵政策,促進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項目的發展。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尤其要全方位保障城鄉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不斷增加退役軍人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堅持和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婦女全面發展的制度機制。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根據條件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推進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要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衛生健康制度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完善國民健康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加快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使群眾看病更方便、更舒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建立健全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協調發展的機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加強人口形勢分析,密切監測生育水平變動態勢,優化生育配套政策,創建生育友好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提高人口質量,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聚焦增強人民體質,健全促進全民健身制度性舉措,不斷推進建設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動員群眾積極開展各種健身活動,努力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