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戰略新動能,是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抓手。2018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正致力于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將有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強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人工智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于人民的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的主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變化對我國經濟做出的新的重大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高質量的發展意味著在中高端產品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需要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以創新為驅動、高質量供給為引領,加快建立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立中高端產業鏈、價值鏈,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發生變革,這與我國高質量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應搶抓這一重要變革機遇,為高質量發展“動力換擋”導入強勁引擎。伴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著經濟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僅“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而且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更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可以為中國經濟發展添薪續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變化,“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工智能正在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它是推動工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也是最能體現知識要素貢獻和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基礎設施產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優化升級,成為未來科技創新的一個“超級風口”。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迅速,技術發展日益成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均居全球第二,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化大國之一。與此同時,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在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潛能的充分釋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創新技術,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以人才、技術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在智能芯片、智能算法、知識圖譜、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但中國智能產業在芯片硬件等關鍵性核心技術上仍然比較薄弱,這成為制約人工智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隱患。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具有多學科綜合、高度復雜的特征。我們必須加強研判,統籌謀劃,協同創新,穩步推進,把增強原創能力作為重點,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促進人工智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重視產業人才培養,構建“引才、留才、用才”新格局。人工智能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強化多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入。一是培養人工智能產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構建以技能為本的勞動力市場,鼓勵企業和各類機構為員工提供人工智能技能培訓,培育一批專業技能扎實、科學素養高、動手實踐能力強、具備開闊產業應用視角和國際前瞻視野的人才,確保關鍵工種擁有充分數量的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建設和布局,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通過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專業和課程,培育更多符合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堅持“走出去 + 引進來”,加大全球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入。一方面,選派人工智能領域優秀科研人員赴海外學習交流,擴大國際化視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歷史性戰略機遇,鼓勵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引入。
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增強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人工智能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技術的完善和突破是重點,這就要求在技術上既要加快完善基本數字基礎設施,也要堅持核心技術的攻堅克難。一是要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基建機遇,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協調推進各類數據中心、5G網絡部署,全面提升端側的數據計算、采集及傳輸能力,為傳統產業全面向數字化轉型打造堅實廣泛的計算基礎。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賦能作用,加強傳統產業與科技公司合作力度,共同突破工業數字化壁壘,實現雙贏。二是要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加快突破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化關鍵技術。國家要調整人工智能投入結構,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比重和投入力度,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無人區”,鼓勵校企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聯盟,努力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等方面取得變革性突破,確保我國在人工智能重要領域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同時,要以問題為導向,重點突破自主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確保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融合實體經濟,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是具有極強滲透性的技術。當前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正加速從娛樂、消費等領域開始向制造、醫療、能源、交通等更大范圍的實體經濟進軍,這給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場景。人工智能在我國交通、醫療、教育等傳統行業中的發展和應用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無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實現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發揮人工智能在產業升級、產品開發、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各產業變革,加快產業對接,聚焦重點領域,形成以場景應用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搭建智能平臺,發揮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功能。人工智能不僅能創新產品和服務,而且也能在相當程度上改進或優化傳統產業的生產流程,重構傳統產業的業務模式。當前,以人臉識別、車輛特征識別、手寫識別、文字識別等為代表的計算機視覺相關技術基本成熟,“機器視覺”在制造業中已經逐漸推廣應用,加強計算機視覺技術與傳統汽車制造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用機器代替人力勞動,不僅能節約人力投入,還能提高產品品質。人工智能還能對生產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加以改進。工業生產線在運行過程中會生出大量實時數據(比如溫度、壓力等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能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機器故障、殘次品率等等,進而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因此,要大力推廣應用人工智能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使其成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中的“頭雁”和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聚焦重點領域,助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如果說人工智能產業是供給側,那么傳統行業則是需求側。推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就要處理好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系。隨著人工智能加速向醫療、交通、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滲透,應聚焦這些涉及民生的領域,提升人工智能產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豐富、便利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人工智能技術要著眼于我國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場景,圍繞社會發展需求領域布局,探索出一條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和場景資源優勢的高質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路徑。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