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行動已歷10年。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10年的歷程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
一、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0年來,我們致力于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托,涵蓋陸、海、天、網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推動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
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回顧10年發展歷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獲得廣泛響應,朋友圈越來越大。2016年11月,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193個會員國一致贊同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聯大決議。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參會。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38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等40位領導人出席圓桌峰會,超過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余名代表參會。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齊聚北京,成為年度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最隆重的活動。截至2023年,“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舉辦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
理念,從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理念到行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了279項務實成果,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283項務實成果,如今,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基本架構,加快推進多層次、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基本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為促進經貿和產能合作、加強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奠定了堅實基礎。“一帶一路”合作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中國企業先后在共建國家實施了300多個“愛心助困”“康復助醫”“幸福家園”項目,援建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巴基斯坦瓜達爾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幫助喀麥隆、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等國解決民眾飲水難問題,等等,為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表明,內陸國家基礎設施貿易成本每降低10%,其出口將增加20%。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在“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宣布,中方已經成立總額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國金融機構即將推出100億美元專項資金,專門用于落實全球發展倡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各國加速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數十億民眾以及我們共享的地球帶來希望和進步”。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又形成了458項務實成果,合作已經越來越實在。
領域,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10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已經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2019年4月,中國與有關國家、國際組織以及工商學術界代表共同發起了《廉潔絲綢之路北京倡議》,呼吁各方攜手共商、共建、共享廉潔絲綢之路。標準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巴基斯坦、俄羅斯、希臘、埃塞俄比亞、哥斯達黎加等6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以及國際和區域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文件,促進了民用航空、氣候變化、農業食品、建材、電動汽車、油氣管道、物流、小水電、海洋和測繪等多領域標準國際合作。發起的“中國青年全球伙伴行動”得到全球廣泛響應,100多個國家青年組織和國際組織同中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已經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指導原則。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即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這八項行動既有具體目標,也有重要合作倡議和制度性安排,為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共同開創繁榮發展前景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廣。
二、“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
回顧這1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提出到行動落實、從總體布局到高質量發展,走過了極不尋常的發展歷程。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此被完整提出。
為了抓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了各項重大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4年12月,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并正式運行。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闡釋。2015年12月,由中國倡議成立、57國共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全球迎來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201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關于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成為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形成了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
在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推進5周年之際的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我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在項目建設、開拓市場、金融保障上下功夫,推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生、考古等領域交流蓬勃開展,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規范企業投資經營行為,高度重視境外風險防范等。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其中,“六廊”是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等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六路”指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和空間綜合信息網絡。“多國”指一批先期合作國家。“多港”指若干保障海上運輸大通道安全暢通的合作港口。展望未來,我們要牢記人民期盼,勇扛歷史重擔,把準時代脈搏,繼往開來、勇毅前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落細,讓共建“一帶一路”的這幅工筆畫變得更加精美、更加動人。
三、共建“一帶一路”匯集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各國攜手走過的10年,走的是人間正道,成績彌足珍貴,經驗值得總結。
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但面對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面對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的交叉疊加,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人類社會需要新的思想和理念,需要更加公正合理、更趨平衡、更具韌性、更為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實踐證明,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無論是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外國對華投資,都彰顯著友誼和合作,體現著信心和希望。我們堅信: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屬于發展中國家,各方需要聚力解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滯后、工業化程度低、資金和技術缺乏、人才儲備不足等短板問題。實踐證明,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洼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拉一把暫時走在后面的伙伴,就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只要大家把彼此視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贈人玫瑰則手有余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相反,把別人的發展視為威脅,把經濟相互依存視為風險,不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快。
“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深刻認識到,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歷史地看,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現實地看,大力弘揚“絲路精神”,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超越叢林法則、霸權秩序,摒棄零和邏輯,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繁榮。因此,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我們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
四、共建“一帶一路”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大國博弈競爭加速升級,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全球經濟復蘇道阻且長,冷戰思維、零和思維沉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甚囂塵上,民粹主義抬頭趨勢明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競爭空前激烈,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續加重,全球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顯著增加,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不確定、不穩定的世界中,各國迫切需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促進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愈發彰顯、發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我們要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子孫后代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共建“一帶一路”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為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奮斗。
(作者:貴州大學東盟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