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式發表,成為國際關系史上的偉大創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上作重要講話,全面闡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在世界百年變局中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進方向,發出“全球南方”同世界各國人民共創美好未來的時代強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彰顯了中國推動共建美好世界的大國擔當。
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興起的非殖民化運動中,新生的亞非拉國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國際關系。中國領導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將其納入中國同印度、中國同緬甸的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五項原則確立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7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早已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中國同183個國家建立和發展了外交關系,與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同絕大多數鄰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維護了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與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的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信任和擁護,在國際上樹立了積極形象,成為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的重要一員。
7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遵循,成為開放包容、普遍適用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五項原則先后寫入1955年《亞非會議最后公報》的“十項原則”、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不結盟運動指導原則、1970年第二十五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國際法原則宣言》、1974年第六屆特別聯大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文件,促進了國際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維護了國際公平正義,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反抗侵略和壓迫、維護國家主權提供了堅強保障。五項原則的精髓,就是所有國家一律主權平等,不能以大壓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五項原則凝結了發展中國家對改變自身命運、追求變革進步的深刻思考,將以往只是西方國家享有的主權平等原則拓展到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為這些國家與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作斗爭提供了有力指導,為如火如荼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樹立了光輝旗幟。在五項原則的激勵和鼓舞下,越來越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相互聲援和支持,奮起抵御外來干涉,成功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為國家之間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開辟了正確路徑。五項原則是亞洲發展中國家智慧的結晶,體現出鮮明的求同存異思想,超越了“集團政治”、“勢力范圍”等陳舊狹隘觀念和對立對抗思維,既為各國妥處分歧提供了指導原則,也為各國在有關爭端一時難以解決的情況下發展正常的國家關系指明了方向。
為國際秩序改革和完善貢獻了歷史智慧。冷戰期間,超級大國稱霸爭霸,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現象屢屢發生。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一個平等、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五項原則旗幟鮮明反帝、反殖、反霸,摒棄了窮兵黷武、以強凌弱的叢林法則,壯大了人類社會正義和進步力量,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后,進一步明確提出以五項原則為重要遵循糾正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不平等和非正義,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二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社會相互聯系空前緊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效能前所未有。與此同時,近年來,世界經濟遭受連番沖擊,發展鴻溝不斷拉大,地緣政治對抗加劇,冷戰思維陰魂不散,全球性挑戰交織聯動,人類社會又一次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這要求我們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歷史答案之上,進一步探求用好新機遇、化解新挑戰的時代答案。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高度,胸懷各國人民安危福祉,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在新的歷史轉折關頭繼續推動世界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脈相承,都根植于親仁善鄰、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彰顯了中國外交自信自立、堅持正義、扶弱揚善的精神風骨,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世界情懷,都展現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是新形勢下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好的傳承、弘揚、升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升華了建設美好世界的宏偉愿景。這一理念致力于回應各國人民共同期待,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主張國家間通過對話協商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沖突,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呼吁各國攜手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共建共享普遍安全的世界;主張各國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倡導各種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鑒,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形成開放包容的世界;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創造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些宏偉愿景實現了從和平共處向和合共生、彼此成就、同球共濟、永續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指導理論。這一理念因應客觀需要、結合實踐經驗不斷取得理論創新成果,發展成為科學理論體系,全面系統解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國際規則由各國共同書寫、共同維護,世界上的事由各國商量著辦,在國際事務中實現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不同文明和社會制度和諧共生,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基本支撐,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原則,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為國際社會擘畫共同發展最大同心圓、尋求普遍安全最大公約數、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實現增長機遇的普惠,推動發展道路的包容,讓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地球村”里的國家共謀發展繁榮,讓共贏的理念成為共識。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拓展了建設美好世界的非凡實踐。中國團結各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從發展到安全、從合作到治理,取得全方位豐碩成果。雙邊層面,中國同巴基斯坦、印尼、南非、越南、塞爾維亞等十幾個國家就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發表行動計劃、聯合聲明或達成重要共識,共同打造新時代國家間關系的新模式。區域層面,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最早起步的區域命運共同體,已成為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典范;中阿、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等命運共同體建設蹄疾步穩,是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攜手共進的生動寫照;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成果豐碩,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標志命運共同體建設正在周邊落地生根。全球層面,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得到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數十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交響樂;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重大倡議應運而生,帶動全球治理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為國際社會帶來和平穩定的前景,為各國人民增添繁榮發展的福祉。
如今,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代表著世界的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承載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新型國際關系、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豐富內涵,多次寫入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決議或宣言,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建美好世界的理論共識和行動指南。
三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變的是中國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新路的不懈努力,是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擔當盡責,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設的卓越貢獻。這其中的經驗,對未來中國發揮更大國際影響、作出更多國際貢獻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要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大勢。20世紀50年代,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殷鑒不遠,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運動風起云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順應了當時反對戰爭、珍視和平的民心所向,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擺脫枷鎖、爭取獨立的強勁呼聲。21世紀第二個十年,人類命運交織、安危與共已是客觀現實,逆全球化和陣營對抗卻在開歷史倒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把握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時代脈搏,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強烈愿望。這是兩大創舉迅速贏得世界各國人民認同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要始終胸懷天下,擔當大國責任。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國際人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間隔很短,而二戰后至今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又成為引領時代前進的光輝旗幟。黨的二十大將“堅持胸懷天下”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一條,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表明了中國繼續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使自身發展與人類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歷史自覺。
要厚植文化底蘊,唱響價值共識。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亞洲文明都渴望和平、非戰戒殺,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供了思想基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人類歷史長河中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弘揚起來,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價值共識,汲取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優秀成果,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聲。可見,必須挖掘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兼收并蓄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才能賦予中國方案契合人類文明共通內核、跨越國家界限的文化吸引力和思想感召力。
要團結絕大多數,匯聚全球合力。20世紀五六十年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所以能從亞洲迅速走向世界,離不開中國以“求同存異”的包容精神積極參與萬隆會議和不結盟運動,贏得了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信任和支持。面向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離不開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的支持參與,需要“全球南方”挺立在歷史潮流前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加強團結合作、增進溝通理解是各國共迎挑戰、共創未來的有效途徑。
要不畏艱難險阻,長期接續奮斗。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始終是人類前進的方向,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也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隆重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恰恰表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為人類進步事業鍥而不舍、不懈努力的堅定決心。而歷史接力就是這樣一棒接著一棒向前奔跑,人類進步事業就是這樣在對時代之問的回答中一程接著一程向前邁進。
四
當前,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上,中國將繼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各國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共迎全球挑戰、共建美好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持自信自立,錨定歷史前進正確航向。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把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發揮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作用,展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獨特風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定維護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爭取有利外部環境。立足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以東方智慧為人類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開放包容,增進各國各民族友好合作。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南方”開放包容合作倡議和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項舉措,共同做維護和平的穩定力量、開放發展的中堅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設力量、文明互鑒的促進力量。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包容互鑒,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的美好畫卷。
堅持公道正義,引領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設。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每個國家都應在多極體系中有自己的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搞陣營化“小圈子”分裂世界。推動各國共同維護聯合國權威和作用,共同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共同捍衛普遍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全面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積極勸和促談,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以及涉及朝鮮半島、伊朗、緬甸、阿富汗等問題上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持續提升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
堅持合作共贏,推動世界共享發展繁榮。堅持擴大制度型開放,謀劃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繼續形成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為世界現代化提供新機遇。積極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現象,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經濟全球化的“蛋糕”,推動各國人民共同走上現代化的大道。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投入,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作出積極貢獻。
鑒往知來,向史而新。在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處理國與國關系,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促進全人類發展與進步,始終是各國不懈探索的重大命題。在這個艱苦卓絕、勇毅前行的探索歷程中,中國將不斷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重責任、作出更多貢獻。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