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三五”時期,即將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圓滿收官,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引下的“十四五”時期,即將從2021年起正式開啟。“十四五”規劃將既是從持久戰角度著眼制定的一個中長期規劃,又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一、《建議》是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頂層設計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高瞻遠矚地指出:面向未來,中國將相繼朝著兩個宏偉目標前進:一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二是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由“十四五”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恰好處于這兩個宏偉目標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歷史交匯點上,時機特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建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的:“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乃是“乘勢而上”開啟的。“乘勢而上”這四個字大有深意。古人說:“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乘勢而上的“勢”,首先,是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其次,是指我們黨和國家長期積累、持續存在、獨具特色的綜合優勢。《建議》把這個綜合優勢高度概括為“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此外,又是指我們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馳而不息、穩中求進的基本趨勢和良好態勢。這包括國際力量對比日益呈現的“東升西降”趨勢;我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在國際格局中的份額和塑造力持續上升態勢;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我國人口和產業有序向城市和城市群持續積聚的良好態勢;人民生活顯著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的基本趨勢;等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只要繼續做到審時度勢、把握大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我們就一定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這是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建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的:“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征程”這三個字也很意味深長。由《建議》擘畫的、起始于2021年的這個“新征程”,既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替、接續推進意義上的新征程;又是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伊始,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遭遇逆風逆浪引發的“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個意義上的新征程;而從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視角看,這個新征程,又是向著我們黨制定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略部署中置頂的目標發起沖鋒,通過“十四五”和2035年、2049年這三個步驟,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幾代人夢寐以求的“中國夢”的新征程。
《建議》對開啟這個新征程的頂層設計,充分體現了既要有足夠歷史耐心的長遠謀劃,又要有只爭朝夕緊迫感的干在當下。《建議》擘畫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精髓要義,就是“一個進入”,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三個基本實現”,即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兩個建成”、“一個基本建成”,即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兩個形成”,即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兩個中等”,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兩個達到”,即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兩個增強”,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一個實質性進展”,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這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不但同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邏輯一脈相承、理論邏輯相互支撐、實踐邏輯環環相扣、目標指向一以貫之,而且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要面臨的高度不確定、不穩定的外部環境里,以高度的自信和決心,給了全國各族人民以高度確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預期。毫無疑問,這是唯有中國共產黨這個“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才能夠說得到、并且也能夠辦得到的。有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做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值得全國人民自豪的。
二、在為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的“十四五”時期,勠力開創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局面
《建議》通篇不僅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體現了“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而且體現了立意高遠同腳踏實地相結合、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相銜接,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找準了突破口、排出了優先序;并且還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完善國家現代治理體系和安全體系,而提出了更有現實針對性的“十四五”時期總體思路和更具時代特色的主題主線、戰略基點、指導原則、奮斗目標、重大舉措。
更值得我們悉心體會、精準把握的是,《建議》總論部分從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新”的主要目標,再到分論部分對十二個重大問題的全面論列,都貫穿著認識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樣一條鮮明的邏輯線索。自覺認識和把握這條邏輯線索,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建議》的“魂”和“綱”,提綱挈領地貫通《建議》的“總”和“分”。這條簡明而又鮮明的邏輯線索啟迪我們:我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發展階段,乃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邁入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就是要在自覺而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這一發展指針、新發展階段這一發展方位、新發展格局這“三位一體”發展模式的三個方面都開好局、起好步。
關于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之新,首先就在于,它是從全面建設惠及中國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升級轉段之新;其次就在于,它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體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在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之新;此外是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我國新時代發展戰略目標互為表里、相互促進的發展之新;同時還是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新。
《建議》總論部分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中提出的“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等,體現了高質量發展之內涵;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的主要目標的第一項“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體現了高質量發展之內涵;在《建議》分論部分提出的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也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之內涵。可見,新發展階段乃是錨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各領域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推動經濟穩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斷升級,我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0.7%,全年實現正增長已成定局。圖為2020年9月15日,工人在江淮汽車山東分公司沖焊車間內焊接作業。 人民圖片 王繼林/攝
關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從“完善發展理念”高度提出了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議》順應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新任務,所提出的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之全,就是要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以來成功駕馭我國經濟發展實踐中形成的、包括新發展理念在內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及時總結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市場機制、宏觀調控、產業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這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起草的《建議》,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全面體現了在“十三五”時期成功得到檢驗的這些新要求、新境界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性的新認識、新概括、新飛躍。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十三五”時期,我國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圖為2020年7月8日拍攝的騰格里沙漠風光。 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比如,《建議》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既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又要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在“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為艱巨繁重,始終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尤為重要。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同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系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比如,《建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是對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做到黨性同人民性統一的規律性認識。比如,《建議》強調,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就是對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同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系的規律性認識。此外,《建議》強調的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以及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也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以來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成功駕馭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律性認識的生動體現。
關于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黨內外、國內外最為關注,方方面面議論最為集中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重大理論概念和發展模式的提出,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辯證思維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把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到“戰略抉擇”之高度,足見這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開放這一戰略抉擇,同上世紀80年代我們黨作出的市場、資源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世界工廠”發展模式之戰略抉擇一樣,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對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來說,是具有全局覆蓋性、長遠指導性的。
我國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構建的新發展格局,是相對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形成的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世界工廠”發展模式而言的。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那時以來,我國經濟就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這方面的一個最具代表性、最有說服力的例證是: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十四五”和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這表明,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發展內生演化的自身邏輯決定的,是我國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變化、內在要素稟賦變化、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等綜合因素決定的,而不是被中美貿易戰逼出來的所謂無奈之舉、權宜之計,也不是要退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去,這是事關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我們黨著眼于全面防范風險挑戰,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同時又著力培育外貿新動能、優化貿易發展環境,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這是我們黨和國家順乎發展規律,順應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的與時俱進之舉,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性重大創新。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統計顯示,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圖為2020年11月20日,中歐班列(中國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駛出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建議》還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路徑。比如,以擴大內需作為發展戰略基點,以做強做大做優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著力點;比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注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比如,以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和擴大開放為動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銜接起來,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比如,以暢通國內大循環帶動國際大循環,使國內市場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構建供給和需求、經濟和金融、國內和國際良性循環的整體系統;比如,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有效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消費環節的淤點和堵點,以激發整體效應,等等,都是加快有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和支撐。
《建議》聚焦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的一系列創新思路和舉措,給予人們這樣的啟示:我們黨和國家在新發展階段著力構建的新發展格局,實際上既是《建議》提出的“十四五”時期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的“好局”,又是“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新局”之生動體現。黨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我們黨著力于豐富完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以來的這三年,我們黨又與時俱進地逐步明確并更加堅定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踐已經證明:“布局”決定全局;實踐還將證明:“格局”決定結局,這個結局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有效應對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國際形勢動蕩變革中保持穩定發展、在世界格局深刻調整中把握戰略主動,穩中求進、蹄疾步穩地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在新發展階段按照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發展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