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以文化浸潤城市
《求是》雜志科教編輯部、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聯合調研組
2019年2月,臨近春節,北京城內年味漸濃,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家家戶戶喜迎佳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前門東區,沿草廠四條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聽取區域規劃建設、老城保護、疏解騰退、人居環境改善等情況介紹??倳洀娬{,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前門東區,是北京老城重要歷史片區,是千年古都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前門東區所處的北京市東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也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從永定門到鐘鼓樓,7.8公里長的傳統中軸線貫穿全區;歷史文化街區占全區面積的1/4;北京市老城區內的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天壇和大運河遺址玉河段都位于東城。
近年來,東城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崇文爭先”理念,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為根基、為底色、為驅動的城市創新發展之路。如今的東城,漫步街頭,平均每公里就能遇上三四個社區文化活動室、一個博物館、兩三處室外文化廣場,再加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劇場、圖書館、電影院……總有一處能讓人放慢腳步,感受文化氣息。以文化浸潤城市,正在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區精彩呈現。
“崇文爭先”的實踐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在這個時代課題中,如何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是總書記一直強調的關鍵問題。
文化的力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不僅要靠經濟實力,最終還要通過文化來展示。文化資源豐厚的東城區,古都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京味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發展,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意設計相輔相成。如何持續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東城區反復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探索和實踐文化與城市發展協同推進的有效路徑。
2020年8月底,《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正式公布,明確東城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在推動歷史文脈與城市發展融榮共生,積極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大國首都建設上承擔著重要使命。“崇文爭先”理念應運而生。
圖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服務專題展東城展區?!俺缥臓幭取笔菛|城的參展主題,詮釋了東城區發揮文化優勢,以“爭先”的態度,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 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張傳東/攝
“崇文”就是發揮東城文化優勢,通過“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并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城區建設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與精神支撐;“爭先”就是各項工作走在前列,以文化塑形象、增動力、提品質,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堅持“崇文爭先”,不但要全面抓好“崇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力爭讓“文化東城”成為弘揚文化自信,彰顯首都形象的城市標識;還要充分發揮文化的牽引和支撐作用,努力探索文化引領城市發展的創新實踐。
“崇文爭先”理念,回答了像東城區這樣一個文化資源集聚、地域空間有限的城市核心區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凸顯了東城在“都”與“城”關系處理、“舍”與“得”建設理念、“守”與“創”發展路徑上的探索實踐,改變了就文化說文化、就文化做文化的思維定式,為東城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前進方向,注入強勁動力,使文化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深沉持久的力量。
按照“崇文爭先”的總體要求,東城區努力構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體”的整體城市意象,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文化創意相得益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新期待,全面扮靚城市文明底色。
以文化城,擦亮中華文明金名片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說,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笨倳泴κ锥冀ㄔO提出了明確要求。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傳統中軸線是北京市總體規劃“兩軸”中一軸的重要部分。為了保護、傳承、利用好中軸線,東城區在申遺之路上力排萬難,取得一系列實質性進展。
天壇是皇家祭天祈谷之所,199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于歷史原因,天壇內外壇曾長期被占用。而圍繞在壇墻外還有大量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簡易樓,這些簡易樓設施老化、電線外露、燃氣安全隱患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也影響了天壇的外觀。
自2015年起,東城區啟動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預簽約,在全市范圍首次亮出“一把尺量到底”的決心——全過程公開管理,房屋面積、補償方式、簽約情況等拆遷信息全部實時公示,居民隨時查,標準“一量到底”。2019年8月31日,隨著最后一戶的簽約,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圓滿收尾。
如今,周邊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同時,被遮擋了半個多世紀的部分天壇老壇墻露出真容,重現了歷史上天壇外壇的郊野園林景觀。
以中軸線申遺為契機,東城區先后啟動實施了社稷壇、太廟、皇史宬等33處重點文物的騰退,開展公交110場站騰退后綠地及御道恢復、永定門公園御道保護提升等風貌整治項目。全世界最長最壯觀的中軸線,通過保護騰退逐漸熠熠生輝。
為了保護、傳承、利用好中軸線,東城區以中軸線申遺為契機,先后啟動實施了33處重點文物的騰退及風貌整治項目。通過保護騰退,中軸線重新熠熠生輝。圖為居民在鐘鼓樓廣場踢毽子。 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張傳東/攝
在東城,中軸線還交織起另一條跨時空文脈——大運河。東城域內的玉河,始建于1293年,曾是元大都的漕運通道。自明清之后,玉河水量逐漸減少,20世紀從地圖上消失。2005年,玉河歷史文化保護工程獲批立項,2009年正式開工,嚴格沿著古河道走向進行修復,同時對河道附近的胡同和宅院進行規范的整治修復。2015年初,隨著玉河南區考古發掘逐漸完成,玉河作為京杭大運河重要航段的歷史信息逐漸清晰?!笆锱夯ㄏ悴粩?,晚風吹過步糧橋?!毖刂迯秃蟮挠窈幽隙涡凶?,但見河水清澈蜿蜒,道路曲徑通幽,兩岸樹影婆娑,周邊宅院一新,體現出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動感與靜態的和諧。
胡同,是北京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地方,曾安下多少家園,能記取幾多鄉愁。習近平總書記說:“北京的傳統文化特色在哪里?就是胡同。如果北京的胡同都消失了,都變成高樓大廈了,還怎么記得住鄉愁?我們搞現代化建設,既要把這個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又要讓胡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要把二者結合好。”
東城區作為老北京四九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轄區內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胡同和四合院眾多。2021年初,東城區東四南、北大街綜合提升主體工程完工。在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秉承“保護性修建、恢復性修繕”理念,以20世紀60年代、90年代的老照片為參照,采用86萬塊老磚、18.2萬塊舊瓦,通過干擺、絲縫、淌白等各種磚墻勾縫工藝,加上“黑紅凈”、“鐵紅”等多種院門配色及門板楹聯等一攬子方案,實現街道立面、建筑外墻、商鋪櫥窗、院落內里的“修舊如舊”。今天,這條歷史文化老街不僅保存著“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肌理,還重現了“文風京韻、大市銀街”的風貌,還原了老北京的獨特韻味。
為了延續胡同的生機活力,東城不僅重新整治了胡同里外的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還大力發掘出一批鮮為人知的胡同文化。比如,講述北新橋信托商行年代故事的“北新典故”,展現九道灣胡同歷史的“九曲尋幽”、“涼亭閑話”、“合院朝夕”等都躍然街面,成為北京城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生動印證。
以文興業,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
新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給出答案,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在北京市委的有力指導下,東城區持續推動文化與各個領域創新融合,推動文化建設與城市發展融榮共生。2019年,東城區獲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正式批準,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成為全國首批兩個創建地之一。2020年,北京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24條先行先試政策重磅落地東城,以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致力于在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新動能發展浪潮中成長的文化、金融、科技企業帶來更多“東城機遇”。
北京??吓艊H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成為北京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戲劇文化公司,為觀眾帶來眾多爆款作品。2019年,超級IP《德齡與慈禧》票務開售僅3秒鐘,北京和上海14場演出票就全部售罄。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戲劇文化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吓趴偨浝砝畹け硎?,近300場演出停演,導致近3000萬元的直接損失。為幫助文化企業渡過難關,東城區出臺了文化金融貸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希肯琵雅陷入困境時,東城區第一家文創專營銀行——北京銀行雍和文創專營支行多次到企業走訪,認真和企業探討發展規劃。而此時,東城區又出臺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既能助力企業融資,也能緩釋銀行部分風險。最終雍和支行以純信用的貸款方式,為??吓呸k理了500萬元無還本續貸業務,并下調了貸款利率,化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東城區堅定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自2017年起,連續5年,每年安排1億元用于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19年,“文菁計劃”啟動,新設立或新遷入的行業領軍企業可獲得一次性入駐獎勵。經過多年培育,文化產業的璀璨群星從這里冉冉升起:在東城起步的鋒尚世紀傳媒有限公司運用世界前沿科技做出的燈光作品走遍國際盛會,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出品的原創動畫電影成為現象級國漫,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集團和保利文化集團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2020年,東城區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49億元,508家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人數達到5.2萬人,累計實現收入1219.4億元,地均產出位居全市第一,每平方公里營業收入41億元,在北京市保持第一。
隆福寺,曾經繁華近600年的北京“旺地”,沉寂多年后,變身京城最有流量的藝術網紅打卡地之一?!斑@里曾有北京最傳統的小吃,也有從南方舶來的前衛服飾,還有三家電影院,依托隆福寺街形成了文化體驗類的業態。我們對隆福寺的更新項目包括隆福大廈、隆福寺北里、長虹電影院、隆福寺東院以及隆福寺南坊等,占地約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介紹,隆福寺文化街區定位為“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中華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同時,隆福寺還將聯動周邊資源,共同打造故宮—王府井—隆福寺地區“文化金三角”。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在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進程中,東城區充分發揮“文化+科技”雙向賦能,與北京市科委聯合發布進一步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文化領域科技應用場景落地。作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中關村東城園,聯動起中關村雍和航星科技園、天鼎218文化金融園,發揮嘉誠胡同創意工場、德必天壇WE國際文化創意中心、77文創園等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引領作用,文化科技優勢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以文惠民,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東城區調研時指出,一定要把胡同的公共設施利用好,把胡同的公共服務搞上去,把文化內涵豐富起來,這樣“我們的胡同就活了,就能讓老百姓感受到胡同是個寶”。
在縱橫交錯的胡同深處,如何進一步豐富胡同的文化內涵?如何建設、運營讓周邊群眾受益的公共文化設施?如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要?東城區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積極利用各類騰退空間、引入社會資源,形成了包括美后肆時、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史家胡同博物館、更讀書社等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中國美術館以北、古樸幽雅的美術館后街中,白色時尚的“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標識頗為亮眼。美后肆時,寓意“四季更新,四時更迭,美好永不間斷”。朱漆大門內,兩進四合院古色古香,青磚灰瓦的中式建筑由回廊相連,雕梁畫棟,京味十足。這里地上一層、地下三層,面積達5400平方米,每天早9點至晚9點開放,無特殊情況365天不打烊。自2020年9月開放至2021年8月31日,這座老城區最大的市民活動空間交出了亮眼成績單——1861場活動接連不斷,惠及12萬多人次。
周邊居民唐蕾一家經常到美后肆時,老少三代一起在這兒過周末。她談道,家里每位成員都能在這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解決了“眾口難調”的問題。孩子在手工體驗中感到了樂趣,老人在傳統手藝中找到了回憶,唐蕾也在這里的文藝活動中揮灑著汗水。
美后肆時充裕又精致的文化供給背后,是東城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上的全面創新。美后肆時位于景山街道,原是地鐵8號線盾構工程用地,2019年工程騰退后,被改造為街道級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在運營方面,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力量運營的專業化管理模式,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精準化、多元化,市民們在四合院里開啟了文化新生活。
北京東城域內的玉河,始建于1293年,曾是元大都的漕運通道。自明清之后,玉河水量逐漸減少,20世紀從地圖上消失。近年來,隨著對玉河及周邊胡同進行整治修復,昔日玉河水穿街巷的美景重現京城,周邊胡同居民也迎來了新生活。圖為玉河景觀。 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王洋/攝
“南陽·共享際”位于南陽胡同6號,由老舊排練廳改造而成。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欣賞精彩絕妙的戲劇,還可以了解戲劇背后的生產過程,近距離親近各種文化藝術?!澳详枴す蚕黼H”負責人賈曉萌介紹,除了戲劇表演,南陽劇場還可以承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從2019年10月試運營以來,舉辦了公益攝影展、讀書分享會、戲劇大師講堂等活動,“未來我們會努力開發劇場的各種藝術形態,為胡同居民提供更多近距離接觸文化藝術的機會”。
如今的東城,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2.1平方米,萬人擁有實體書店2.06個,設施指標均列北京市第一?!笆昼娢幕Α弊尵用癫怀龊湍芟硎軆热葚S富、形態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以文育人,凝聚新時代奮進力量
漫步在東四街道的三至八條胡同,人們很難不為這樣的景致著迷。安靜整潔的老胡同里,影壁墻、廊架下、墻根處,姹紫嫣紅的鮮花、爬蔓的葫蘆、自搭的小綠景觀……
“這些都是老街坊們自發建的?!睎|四街道二條社區“小巷管家”金大鈞介紹。二條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平房區,多年前,社區居民燒煤取暖,在院里搭建了煤棚存儲蜂窩煤。平房區煤改電之后,煤棚沒了用處,雜物堆積,不僅讓老北京的韻味蒙了塵,居民的抱怨也不少。
2016年初,一場“東四街道社區參與歷史文化街區發展展望未來研討會”,吸引了街道干部、社區工作者、居民代表以及物業公司人員約100人參與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提出各類問題41條,反映最集中的就是胡同環境衛生臟亂差、大件廢棄物清而不絕等問題。
針對問題,街道工委經反復研究后制定了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進行衛生大掃除的方案。5年多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成了凝聚居民力量的重要平臺。在老胡同的環境保護提升過程中,居民們自發成立“胡同花友匯”,以花為媒,調動了居民參與環境整治、還原公共文化空間的積極性。
“門前的空地變成了小花園,老街坊們內心有種自豪感,讓大家都看看我們老北京的胡同有多美!”周邊居民說,“改造的是環境,獲得的是民心,保留的是傳統,傳承的是文化”。
用文化服務群眾,用文化滋養生活,讓文化成為解鎖基層社會治理的密碼?!靶∠锕芗摇弊屓w居民共同參與家門口的街巷環境治理,“小院議事廳”營造“里仁為美、睦鄰乃大”的傳統文化氛圍,“社區專員”進駐社區辦實事、解難題,“東城社工”成為社區“多面手”、百姓“定心丸”。一系列基層社會治理品牌誕生的背后,是文化與社會治理有機結合的探索實踐。
文化建設是塑造靈魂的工作,必須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建設?!绷暯娇倳浀脑掯r明有力,為文化傳承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東城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建黨初期的許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東城域內。東城充分挖掘紅色資源,重點打造“覺醒年代”、“光輝足跡”、“歷史記憶”、“文人志士”、“日新月異”5條游學線路,將域內13處革命活動舊址、54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的重點點位“串珠成鏈”,以“線下”游學、“線上”打卡的新方式,讓黨員群眾在游學中感悟紅色基因。
五四大街29號,西洋古典風格的北大紅樓佇立路旁,大樓采用赭紅色的磚砌成,青磚窗套,紅瓦披頂。這里曾是國立北京大學的文科、圖書館及校部所在地。2021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同志來到北大紅樓,參觀“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重溫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展革命活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醞釀和籌建中國共產黨等革命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尊重歷史事實,準確評價歷史,正確學史用史。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東城聚焦“八個學中做”,創新開發“黨史e起學”微信小程序,推出“一單一圖一卡一冊一票”,為廣大黨員提供黨史學習教育的線上理論學習平臺、黨性錘煉平臺、實踐交流平臺,打造“行走的”黨史學習教育“百寶袋”,營造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偉大建黨精神,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東城人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愈發昂揚。
行走在東城,仿佛在鋪展一幅文化的卷軸,一寸寸品味京城文化積淀,一步步感受古都文明魅力。“文在城中”潤民生、“以文化城”塑形象、“文城一體”繪明天,以“崇文爭先”理念打造的“文化東城”,正在成為新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