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久久免费小视频黄色网站,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亚洲精品A∨在线国自产拍

奔跑吧,華溪村

來源:《求是》2022/10 作者:《求是》雜志記者 周昭成 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2022-05-16 08:18:56

奔跑吧,華溪村

《求是》雜志記者 周昭成 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太陽出來啰喂,喜洋洋啰啷啰……”

  初夏時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土家族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那熟悉的旋律不時響起。一棟棟民居掩映在綠水青山中,一株株黃精在木瓜樹下拔節生長。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考察,不顧山路蜿蜒、坡急溝深,一路奔波抵達大山深處的華溪村,實地了解脫貧攻堅進展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情況,鼓勵鄉親們要一起奮斗,努力向前奔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3年多過去了,華溪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昔日的窮鄉僻壤正奔跑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大道上。

  老對聯,新故事。上聯“九死一生靠政策”,下聯“三病兩苦有醫保”,橫批“共產黨好”。在村民譚登周家的堂屋門口,一副紅底黑字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

  對聯里藏著一個故事。2018年3月,譚登周干農活時不慎摔傷,再也干不了重活,老伴兒有風濕、哮喘等慢性病,得益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老譚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9年春節,感恩的譚登周托人寫了這副春聯。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老譚家,從屋外看到屋內,詳細詢問老兩口的生活和身體狀況。見到總書記,老譚一下子就哽咽了:“要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墳上的草都這么高啦!”總書記緊緊握著老譚的手:“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這幾年,譚登周一家的生活又有了新變化,老對聯又有了新故事——家庭醫生定期上門,老兩口看病不愁;土地入股有分紅,加上農村低保、社保、公益性崗位補貼和養中華蜜蜂的收入,吃穿也不愁;村集體動員老兩口把柴房改造成專賣土家特產的小店,按比例分紅,這下,致富也不愁了。

  今年,老譚又主動養了8桶中華蜜蜂。“黨的政策好,我自己也要努力向前跑、不掉隊”,譚登周老兩口對過好日子的信心和干勁越來越足。

  這幾年,華溪村脫貧人口戶戶都有穩定增收渠道,沒有一戶返貧。村里還建立了“兩不愁三保障基金”,用于解決群眾的突發困難。滿滿的獲得感,穩穩的幸福感,洋溢在鄉親們臉上。

  2022年春節前,譚登周買來鄉里最好的紅紙,托人重新寫了這副對聯,鄭重地貼在原來的位置。對聯上的字還是那些字,但老譚說,里頭的故事年年都有新內容。

  一枚帽徽的傳承。89歲的老黨員馬培清老婆婆胸前戴著黨徽,精神矍鑠,爽朗健談。馬培清的父親馬發茲新中國成立前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曾借助手藝人身份開展革命工作。1974年,深受父親影響的馬培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去世前,把常戴的一枚五角星帽徽交給她,囑咐她要甘于奉獻,常懷感恩之心,把帽徽傳給下一代。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培清家院子里同大家一起擺政策、聊變化、謀發展,馬婆婆的小兒子陳朋牢牢記住了總書記說過的這句話。在村干部的幫扶下,他參加技能培訓班學習木工手藝,積極在附近工地找活干,還返包了5畝中藥材黃精的管護工作,一年收入少說也有四五萬元。誰能想到,幾年前陳朋還是當地脫貧路上的“后進生”,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懷揣一顆感恩之心,陳朋向華溪村黨支部三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正式被批準成為預備黨員的那一天,母親馬培清親手為他戴上黨徽,并將珍藏的五角星帽徽傳給了他。

圖為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俯拍圖。 譚華祥/攝

  現在,陳朋管護的黃精長勢喜人,格外壯實。村民問他有啥訣竅?他說,舍得下力就好!問他為啥這樣肯下力?他說,我是黨員。

  這幾年,華溪村結合自身特色,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馬家院壩一年四季游客盈門。馬婆婆就當起了村里的義務講解員,給大家講華溪村的變化,講父親留下的五角星帽徽的故事。

  深山黃精生“黃金”。華溪村的黃精育苗基地建在隔壁鹽井村,今年僅黃精種苗就賣了30多萬元,村支書王祥生笑稱產業“出村了”。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華溪村考察時,了解該村通過種植中藥材黃精等特色經濟作物帶動村民脫貧的情況,感到很欣慰。如今,華溪村的黃精種植達到730畝,已構建起從育苗、種植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村里開發了黃精面條、黃精茶、黃精桃片等新產品,還針對農家樂推出了黃精燉雞等特色菜。

  如何讓產業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惠及更多村民?村里建立了“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公司統一組織生產的同時,將山區較為零碎的黃精地返包給附近有能力的村民進行管護,讓他們在土地入股分紅、黃精銷售分紅外多掙一份管護費。

  通過發展黃精、中華蜜蜂等主打產業和鄉村旅游,2021年全村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6041元,比2020年增加了2628元。

  “只要我們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來啷啷啋,咣啋,不愁穿啰啷啰。”記者離開時,村民又唱起了《太陽出來喜洋洋》。過去,這首歌唱的是當地群眾對“不愁吃不愁穿”的期盼,如今則唱出了土家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記者手記:

  華溪村的鄉親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向前奔跑”的囑咐,以奮進的實干揮灑汗水,以奮斗的豪情向前奔跑,讓這個小山村舊貌換新顏。華溪村人堅信,沿著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努力奔跑,就一定能跑出鄉村振興路上的“加速度”,跑出甜蜜幸福的新生活。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何晨琛 高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