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久久免费小视频黄色网站,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亚洲精品A∨在线国自产拍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十)

來源:《求是》2022/14 2022-07-16 08:02:03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十)

古城新生

《求是》雜志記者 梁佩韻 山西日報記者 白續宏

  2022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平遙古城,步行感受古城歷史點滴,登上城墻俯瞰全貌,在平遙縣署了解古城歷史。總書記指出,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總書記的諄諄話語,映照出新時代平遙古城保護的不凡歷程,也指明了古城文化傳承的前進方向。

  老街巷,新生活。清晨,48歲的郭小強正在打掃自家位于古城南街窯門巷12號的院子,這座院子已有300多年歷史,郭小強80多歲的父母一直住在這里。“這些年,古城居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以前家里是旱廁,父母年紀大了,非常不方便,現在已經用上了水沖廁所。政府還補貼了6萬多元,將西邊傾斜的小二樓扶正。我們可以安心地住下去了。” 郭小強自豪地帶著記者看門口掛著寫有“歷史建筑”的標識牌。

  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城內的傳統民居是平遙古城的精髓和文化載體。像郭小強家這樣的院子約有3800處。但歷經歲月風雨,部分民居年久失修,面臨“生命危險”。黨的十八大以來,平遙縣加大保護力度,通過資金補貼對古城內私有產權居住性質的傳統民居進行保護修繕。平遙縣自然資源局古城科科長郝世忠介紹說,“項目實施以來,財政投入補助資金達1500余萬元,修繕1000余間民居,受益居民900余人。2015年,該項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項目獎’”。

  城墻下,一個“地下城”改造也在進行中。2019年以來,投資13億元的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穩步推進,重點對古城電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氣、消防等地下管網進行綜合改造。項目完成后,將徹底解決困擾古城多年的雨污分流、積水內澇、電力負荷不足等問題。“真沒想到,古城里的居民也能過上方便快捷的新生活”,郭小強感慨萬千。

  老字號,新晉商。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日昇昌票號博物館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更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平遙縣晉升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龐中元深受鼓舞。龐中元家的晉升爐食鋪是一家體驗山西爐食文化的特色店鋪,位于平遙古城南大街,由龐中元的曾祖父創立于清末,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父親不太懂品牌運作和市場推廣,發展慢慢遇到了瓶頸。我碩士畢業后,經過反復思考,決定回鄉創業,重走晉商路。”龐中元說。2014年,龐中元回到平遙古城,把傳統的山西爐食文化和潮流元素相結合,做更符合現代人健康需求的食品,全新升級晉升爐食鋪。如今,晉升爐食鋪每日顧客盈門,已成為平遙古城的網紅門店。談起對晉商精神的發展和傳承,龐中元認為關鍵在兩點:精神呵護和時尚創新。“精神呵護”是堅守老晉商“以義制利”的精神內涵;“時尚創新”是在呵護好晉商先輩商業價值商業文明的同時,結合時代需求與使命不斷創新。

圖為俯瞰平遙古城。 平遙縣委宣傳部供圖 梁生仁/攝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我們進一步傳承晉商精神,弘揚晉商文化指明了方向。”平遙縣文聯原主席趙永平說,“我們要充分發掘晉商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揭示蘊含在晉商建筑、文化遺產中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致力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老技藝,新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保護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寶,把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產業發揚光大、推向世界。總書記對平遙推光漆器的關注讓薛曉東非常激動。薛曉東是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省級傳承人,“傳統技藝也可以體現時代主題”,順著薛曉東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幅抗疫主題的漆畫:這是一組醫護人員工作的群像,畫面中間是一位醫護工作者的逆行背影。人物的輪廓與脊梁處鑲上了金箔線,衣服褶皺部分用鑲嵌的白色貝殼暈染,立體挺拔,令人動容。“要將推光漆器發揚光大,就必須將傳統技藝與創新理念相結合,這樣傳統技藝才能有生命力。”

  “目前,平遙已公布各級非遺名錄137項。”平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霍文忠對全縣的非遺保護情況如數家珍,“總書記的囑托,進一步激發了非遺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接下來,我們要做好非遺的挖掘整理和創新發展,打造非遺的知名品牌,讓推光漆器、平遙牛肉等一批非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近年來,山西省平遙縣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將古城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保護了歷史文化底蘊。如今的平遙古城成了一座“活著的”古城,歷經千年,歷久彌新。

長江邊的綠色堅守

《求是》雜志記者 柴瀟凡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墨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湖北宜昌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生態環保一寸不讓、綠色發展更進一步,從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到修復沿江生態環境,持之以恒努力,只為讓母親河永葆青春。

  化工廠,產業升級重塑。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宜昌市興發集團考察時指出,企業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體和重要力量,要強化企業責任,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清潔生產,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能力。

  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搬遷企業。以前,長江岸邊排列著眾多廠房,生產廢水排入江中,對長江生態造成不良影響。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生態保護“立規矩”,興發集團下決心對臨江生產設施拆除騰退或搬遷,園區整體后撤,退讓用地800多畝,騰出岸線900多米,打造出一條臨江景觀帶。如今,被封堵的4個沿江排污口標識醒目,彰顯著整治排污的決心和成效。集團員工王雷說,現在污水經過產業園區的處理達標后,還要進入市政二次污水處理系統,排放標準進一步提高,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們正在建設新的尾氣處理環保設備,今年將投入運行,既能讓生產的廢氣合理利用,也確保排放的氣體沒有化工污染,讓藍藍的天更配清清的水。”項目負責人王清云說。

  有“破”還要有“立”。除了鐵腕治污、淘汰落后產能,興發集團還致力于利用騰退出的新空間培育精細化工產能。近年來,集團大力開發微電子、有機硅新材料等新領域,推動化工產業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方向轉變。“一噸普通的磷酸賣8000元,升級成電子級磷酸,一噸就能賣到24000元。”興發集團副總經理李少平說,長江大保護已成為公司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新機遇。

  包括興發集團在內,宜昌“壯士斷腕”推進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在長江沿岸率先啟動化工企業搬遷整治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現在,長江干流宜昌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總磷濃度比5年前下降近五成,2015—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5%。

  曾經“化工圍江”的宜昌市,生態環境日益改善,2021年榮膺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中國十大秀美之城。“坐看江豚蹴浪花”成為宜昌市長江生態保護的最美見證。

  移民村,端上“生態飯碗”。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是長江邊一個移民人口占90%以上的小山村。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許家沖村,和村民們聊變化、話家常,還興致勃勃拿起棒槌試著捶洗衣服。總書記關切地詢問村民們日子過得好不好、是否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并強調,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許家沖人感恩奮進、加快發展。“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激勵移民們努力實現‘大壩建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積極探索適合的發展路子。”許家沖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崇軍說。村民們說,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守護好長江就是守住了自己的飯碗。“以前是在江邊洗衣服,后來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來水,污水集中處理,這樣既照顧到生活習慣又很環保。”村民們現在用的都是環保的無磷洗衣粉,洗衣廢水集中到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了長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圖為2021年7月8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的污水處理廠。 中新社發 張國榮/攝

  村民守護長江,長江也回饋村民。壯美的峽江風情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村里開起了特色民宿,吃上了“生態旅游飯”,村民們也更加自覺地守護綠水青山。洗衣池不遠處的太平溪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水質標準,已從一級標準升級到一級A標準;垃圾分類的新風吹拂鄉村,村委會購置垃圾清理車,分發干濕分類垃圾桶500多個,實現垃圾日清日結;漫山遍野種植的柑橘、茶葉、柚子,已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去年營業額1050萬元,今年有望增加30%。”位于許家沖村的宜昌沁邑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內,總經理謝蓉正在“直播帶貨”。她手中獨具三峽特色的手工掛飾是移民村留守女性制作的非遺手繡,繡的紋樣是當地的珍稀魚類中華鱘。謝蓉將峽江地區非遺項目“牽花繡”變成“致富經”,讓許家沖村及周邊鄉鎮的移民婦女不出家門就能找到就業門路。

  如今的許家沖村,在村兩委帶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紅色旅游、特色餐飲、精品民宿、三峽文創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2021年,許家沖村人均純收入超過2.2萬元,移民就業率達95%以上。許家沖村先后獲得全國旅游示范村等6個國家級“金字招牌”,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協調共進之路越走越順暢。

  記者手記: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立下的“規矩”。宜昌市從“化工圍江”到“江豚逐浪”的實踐證明,只要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取得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雙勝利,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毛竹山村的葡萄熟了

《求是》雜志記者 李 飛 桂林日報記者 秦麗云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毛竹山村,距離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約10分鐘車程。青山綠樹之間,一條繞村水泥路掩映其中,一排排桂北民居錯落有致,成片的葡萄園一直延伸到山腳,一派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景象。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當地的葡萄產業,同鄉親們聊家常、話發展、談振興。總書記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毛竹山村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昔日炮火紛飛的戰場,如今正描繪著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一個家庭的歡喜。毛竹山村,因毛竹而得名,因葡萄而聞名。蓬勃發展的葡萄種植產業,讓這個小山村變了大模樣。

  緊鄰葡萄園的一幢三層小樓,便是王德利的家。客廳的墻上,習近平總書記與王德利一家的合影十分醒目。回憶起總書記來到家里親切交談的一幕幕,王德利十分激動。“總書記來了之后,囑咐我們要注重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這讓我們對發展葡萄產業更加有信心了。”村里在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改良葡萄品種,對此,王德利特別積極,帶頭砍掉舊的葡萄藤,種植了3畝高品質葡萄品種。如今,他家已成為村里的葡萄種植示范戶。“去年光葡萄一項,我就收入10萬多元。”王德利一臉興奮。

  王德利家的“歡喜”是毛竹山村葡萄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葡萄產業已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2021年,村里葡萄畝產超過3500斤,比前年多了500斤左右,每斤多賣一塊多錢,村民人均純收入僅葡萄一項就達2.5萬元。

  夏風徐徐,陶醉于葡萄園中的王德利邊剪枝邊哼出順口溜,“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戶戶住樓房,有女就嫁毛竹山”。

  幸福的味道,正如這葡萄。

  一個村落的轉型。“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被村民刻在村里最高、最顯眼的位置,同時也深深刻在心里。

  漫步在毛竹山村,處處都有奮斗一新的印記。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新樓房,頗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室、戲臺,別有風景的微花園、微菜園。這片紅土地煥發的勃勃生機,當可告慰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

  村子發展了,美麗起來了,到訪游客也多了。新的發展機遇,讓毛竹山村正發生新的轉型。村里依托周邊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這一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發展生態農業、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紅+綠”鄉村旅游品牌。在這里,游客不僅能感悟紅色文化,也能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夢想。“參觀紀念館,打卡葡萄園,在茂林修竹間散步,感受鄉村振興的新氣象,已成為許多游客的標配”,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明介紹。一年來,到村旅游、考察、學習的人數突破30萬人次,是以前的幾十倍,帶動全村戶均增收萬余元。如今的小山村,已由“葡萄村”向“農文旅”華麗轉型,并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自治區文明衛生村”、“廣西綠色村屯”等榮譽稱號。

圖為毛竹山村的葡萄園。 桂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個宣講隊的光榮。致富不忘感黨恩。沐浴在黨的陽光下的毛竹山村人,對黨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感恩。

  在毛竹山村,經常會響起大喇叭的聲音。這個大喇叭,有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有時宣講紅軍的故事。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明告訴記者,從2021年開始,村黨支部組織成立宣講隊,全村12名黨員自告奮勇當義務宣講員,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小故事說大道理,用小變化話大發展,生動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史國史等,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州紅色文化的宣講,更是隊員們的“主打節目”。老黨員給年輕黨員講,年輕黨員又給村民講,當年紅軍的英勇事跡就這樣代代相傳。這支紅色宣講隊伍,被村民譽為“紅喇叭”宣講隊。

  60歲的老黨員王海榮,既是毛竹山村葡萄協會會長,也是宣講隊的一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毛竹山村時,王海榮參與向總書記介紹村里的葡萄產業和鄉村建設等情況。他將總書記在毛竹山村的重要講話精神熟記于心,并向到訪的游客進行宣講。一年多來,他宣講近500場,聽眾多時達300余人。“把總書記來這里的經歷和講話精神說出來,把我們的變化說出來,說給廣大游客聽。這是毛竹山村的光榮,也是我們每個村民的光榮!”

  葡萄熟了,村子興了。當年紅軍長征路過的村子,如今發生巨變,正闊步前行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征程的康莊大道上。

  記者手記:

  “農村就是要推進鄉村振興,方方面面都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希望你們依靠勤勞智慧把日子過得更有甜頭、更有奔頭”。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囑托,正化作毛竹山村干部群眾“一起向未來”的精神動力。他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洋浦“加速度”

《求是》雜志記者 侯亞景 《今日海南》記者 蔡 萌

  北部灣畔,洋浦半島,天藍海碧,潮平岸闊。這里曾經是一片貧瘠荒灘,如今塔吊林立、拖車穿梭、巨輪靠泊,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海南省建設洋浦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洋浦)。這是我國第一個由外商投資成片開發、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發布,洋浦被賦予海南自貿港“先行先試”的重任,為全島自貿港建設和封關運作積累實踐經驗。

  2022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洋浦考察時指出,洋浦經濟開發區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先行區、示范區,要總結好海南辦經濟特區經驗,用好“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優勢,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洋浦迎來新的歷史機遇,迸發出全新活力。

  大膽創新,向港求興。在洋浦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洋浦展示館,在一艘模型船前駐足。它是“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發布后,第一艘入籍的船只——中遠海運“興旺”號,標志著海南自貿港相關船舶登記政策正式落地實施。

  《總體方案》賦予洋浦建設“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等5項獨有政策,其中4項與航運相關。錨定目標,洋浦在制度集成創新上集中發力,以落實“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制度為核心,加快推動自貿港航運政策落地實施,不斷吸引航運要素聚集,推動港航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登記注冊國際航行船舶33艘、516萬載重噸,海南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集裝箱吞吐量2020年首次突破百萬標箱后,增速連續兩年在全國百萬標箱量級以上海港中排名第一;開通內外貿航線39條,基本覆蓋國內沿海城市和東南亞地區主要港口,形成了“兼備內外貿、通達近遠洋”的航線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說洋浦變化大。這是對洋浦發展的最大肯定,也是最大鼓勵。”洋浦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勇軍表示,洋浦將用好用足“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有效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加快吸引國際船舶注冊登記,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加快實現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的建設目標。

  先行先試,筑巢引鳳。糧油加工、離岸貿易、保稅檢測維修、智能勘測產品研發……行走在洋浦保稅港區,一棟棟廠房、保稅倉、展銷中心鱗次櫛比,各類業態蓬勃生長。

  《總體方案》提出,2025年前要做好封關運作準備工作,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成為承接自貿港政策和制度早期安排的重要載體,帶動洋浦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4.2%。加工增值30%免關稅等看得見的政策紅利,吸引眾多企業落戶,截至2022年7月4日,洋浦保稅港區注冊企業達3398家。

  “像這樣年生產能力超百萬噸的糧油加工廠,以往建廠需要兩年。”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慧介紹說,公司是《總體方案》發布后洋浦保稅港區引進的首家大型實體企業,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在保稅港區內建起了一個擁有目前國內最大菜粕散粕倉的油脂加工現代化生產基地。

圖為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小鏟灘港區。 鄧曉龍/攝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現政務服務“準入即準營”、“落地即開工”、“一窗受理”,口岸通關“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爭當自貿港政策落地、項目建設的排頭兵。

  儋洋一體,港產城相融。推進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是海南著眼于自貿港建設全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

  近年來,儋州、洋浦發展速度加快,在海南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兩地發展也暴露出了明顯的短板:洋浦面積僅114.78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受限,城市功能不完善,社會包袱沉重,市場主體發展不充分;與之毗鄰的儋州,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項目、人才支撐,科技創新能力偏弱。

  2021年末,海南作出推進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決策部署,力破“儋州有城無產,洋浦有產無城”問題,奮力打造海南高質量發展第三極。2022年5月,關于支持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及相關配套措施出臺,推動在儋州洋浦全域先行先試一系列自貿港早期安排政策,在更大范圍做好壓力測試和積累經驗。

  儋洋,有港、有產、有城。2022年7月初,一批總投資達344億元的高質量產業項目落地儋洋經濟圈。火熱的建設氛圍中,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記者手記:

  在海南建設自貿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洋浦,正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動縮影。如今,處于發展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的洋浦,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徐勇林 夏明月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3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