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十五)
中關村:下好創新先手棋
《求是》雜志記者 梁佩韻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采取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從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到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中關村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突破體制機制束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
創新發展“先行者”。步入中關村示范區的金隅智造工場,一座綠蔭掩映、鳥語花香的創新型產業園區映入眼簾。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機器聲轟鳴的家具廠。如今舊貌換新顏,金隅智造工場吸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3D打印、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加速集聚,曠視科技、清鋒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企業先后落地開花。
不僅是金隅智造工場的精彩蝶變,北京近幾年先后支持和推動中關村大街、中關村航星園等區域升級改造,承接企業創新、產業發展。在挖掘存量資源的同時拓展新的空間,聚集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布局的數座高科技園區拔地而起,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在基礎科研領域,中關村厚植沃土,推動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戰略科技力量落地,涌現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量子通信直接樣機等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在“卡脖子”技術領域,中關村矢志攻關,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等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在前沿引領方向,中關村敢闖敢干,百度無人駕駛平臺、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超高精度定位技術等一批變革性科技成果相繼出現。
“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指引下,中關村成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自主創新的主陣地、高科技企業的出發地,正在從過去的模式創新向底層和核心技術創新轉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說。
體制改革“試驗田”。2022年7月30日,得益于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小米集團牽頭組建的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3C是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的簡稱)正式啟動。作為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創新聯合體,小米集團積極探索新模式、創新新機制。“我們聯合12家上下游企業、8家高校院所等20家創新主體,集聚智能制造領域科研、產業、應用優勢資源,致力于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真正形成智能制造核心競爭力。”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斌介紹,在小米智能工廠里,創新聯合體中企業、高校研發的關鍵技術,都將獲得在產線上驗證的機會。
圖為中關村軟件園。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供圖
“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關村提出殷切期望。牢記總書記囑托,中關村在創新變革中奮勇向前,緊緊圍繞國家最緊急、最緊迫的科研攻關需求,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進一步釋放科研機構創新活力;推出“揭榜掛帥”、報備即批準、先使用后付費等多項政策支持企業創業,一批企業通過高新認證,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印發《關于對科技創新企業給予全鏈條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加大企業金融服務力度……中關村不斷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征程上交出了一份生機勃勃的答卷。
全球影響“新高地”。在2019中關村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致賀信強調:“中關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舉辦中關村論壇,共議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創新治理,促進各國共享全球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一張亮麗名片。“作為國家級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中關村論壇在傳播新思想、提煉新模式、引領新發展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力,這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與中關村科技企業合作提供了強大支撐。”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黃彬表示。
中關村是中國的中關村,也是世界的中關村。在繁華的歐美都市、廣袤的非洲大地、激情的南美國土,都能看到中關村企業的身影。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近千家。與此同時,300多家跨國公司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也集聚中關村。從建設“中國硅谷”到建設“世界的中關村”,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不懈努力與堅定步伐。
記者手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科技發展,深刻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中關村牢記總書記囑托,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新路子,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一江一河”岸線通向了百姓心里
《求是》雜志記者 吳曉迪 解放日報記者 宰 飛
仲秋的黃浦江岸,微風習習,蘆葦飄曳,白鷺紛飛。沿楊浦濱江一路前行:一座座工業遺存,一段段獨特景觀;漁人碼頭廣場上,孩子們踩著滑板車盡情玩耍;小小驛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享受到直飲水、圖書借閱等溫馨服務……昔日灰撲撲的“工業銹帶”,今天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生活秀帶”,扮靚了城市,造福了人民。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來到楊浦濱江,對楊浦區科學改造濱江空間、打造群眾公共休閑活動場所的做法表示肯定,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一江一河”(黃浦江和蘇州河)是貫穿上海的兩條重要水系,是上海寶貴的生態資源。如何把最好的資源為人民用好?上海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實施了“一江一河”岸線貫通工程。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一江一河”岸線成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公共空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一江一河”岸線通了。今年,上海市民頗為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蘇州河游船通航。9月17日,航線開通試運營。從這一天起,人們可以登舟游覽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與市民更親近了一些。
住在河邊的居民最能感受到人與河的親疏。今年76歲的上海中學退休教師趙凱在蘇州河畔的河濱大樓住了40多年。1979年剛搬進這幢帶電梯的高層建筑時,他常常自豪地對同事講:“我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過,蘇州河他是回避談的,“那時候的蘇州河又臟又臭,河水是黑色的。”
而現在,趙凱很愿意講蘇州河,更愿意逛蘇州河。因為不單單是河水變清了,河岸景觀也已大為改觀。他說:“以前只是有綠,現在有景了。”
這歸功于持續多年的蘇州河治理,特別是近幾年的“一江一河”岸線貫通。貫通絕非易事。由于歷史原因,岸線被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隔斷,形成斷點。管理部門通過水岸聯動、全要素整治,推進一系列大動作,貫通開放了濱水空間,還河于民、還景于民、還綠于民。
蘇州河岸線貫通后,上海又提出了新的議程——什么時候可以讓市民登上游船一覽蘇州河兩岸風光?于是,碼頭的選址、建設啟動了,新能源游船建造也啟動了,上海市民多了一種品味城市的方式。
民心工程是最靚的“景觀”。除了為市民提供景觀之外,“一江一河”岸線還能給他們帶來些什么?服務,便是答案之一。
現在,“一江一河”沿岸散落著一座座休閑驛站。這些驛站集合圖書館、公共廁所、公共休息室、自動售賣機、雨傘架、醫療急救服務等便民設施,提供了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結合城市更新和空間改造,濱江沿岸15分鐘生活圈呼之欲出。
在蘇州河昌平路橋附近的“蝴蝶灣驛站”,市民可以體驗一座溫馨的社區家園。它激活了一整片區域的公共資源,與濱水步道、球場設施、休閑綠地融為一體,成為開放共享的濱水景觀。
2017年底,上海黃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線實現貫通開放,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靚麗宜人的“生活秀帶”。圖為2022年7月28日拍攝的楊浦濱江(無人機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在楊浦濱江,每走上700米就能看到一家黨群服務站,每一處都設置了“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市民、游客通過語音、視頻或文字實時連線楊浦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將自己的建議融入城市未來的美好生活。此外,楊浦濱江岸線還設立征集郵筒,沿線所有居委會張貼征集二維碼、信箱,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市民、游客的需求,很好地補充了我們的建設思路。”濱江建設者說。
更好滿足群眾新期待。“一江一河”岸線貫通只是一個開始,上海還在持續探索如何利用好“一江一河”為民造福。
去年底通過的《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提升濱水公共空間共享、共治水平。一切都圍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比如,《條例》提出,濱水公共空間內可以因地制宜建設主題廣場、戶外劇場、兒童游樂場、親子活動園等主題設施,滿足社會公眾豐富多樣的活動需求。
比如,鼓勵濱水公共空間內的臨水公共建筑底層空間及有條件的地下空間向社會公眾開放,設置滿足公共活動需求的配套服務設施。
以“一江一河”岸線貫通為代表,上海持續破解“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這些項目、工程圍繞的中心只有一個——人民,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把更多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
記者手記:
“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的生動實踐。保護好、利用好“一江一河”,是民之所向。“一江一河”岸線的貫通和完善回應了民之所盼,造福了沿岸居民和八方來客,彰顯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
小米粉,大“驚奇”
《求是》雜志記者 柴瀟凡 廣西日報記者 張冠年
“大米小珍饈,小吃大靈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賽乾坤。”柳州螺螄粉是風靡全國的“舌尖網紅”。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考察了解螺螄粉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情況。總書記稱贊道:“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么大規模的產業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柳州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作為螺螄粉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強大動力,全力推動螺螄粉產業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持續提升。
小米粉做成大產業。螺螄粉起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路邊小攤,因其湯料加入螺螄熬制而得名。此后,螺螄粉店在柳州遍地開花。柳州螺螄粉既是本地人的鄉愁記憶,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地人青睞。但是,“粉好吃卻帶不走”困擾著柳州螺螄粉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米粉制作、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食品生產及包裝技術提升,柳州市抓住機遇研發袋裝速食螺螄粉。2014年10月,柳州市頒發了第一張“預包裝螺螄粉生產許可證”,螺螄粉由此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近年來,螺螄粉生產企業不斷改進技術,延長產品保質期,研發出一代又一代既還原美味、又可以長期保存的袋裝速食螺螄粉,為螺螄粉走出廣西、成為“網紅”打下了基礎。
袋裝螺螄粉誕生后,柳州市先后出臺了促進螺螄粉產業發展的系列配套措施,在資金投入、稅費減免、基地建設、創新研發、品牌培育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全方位扶持螺螄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22年9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表決批準了《柳州市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這是為“小米粉”量身定制的首部產業促進類法規。
加工、檢驗、包裝、直播、發貨……走進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林立的標準廠房,絡繹不絕的運輸物流車輛,繁忙的生產車間,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振奮。在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隨著生產線飛速運轉,每分鐘有500包袋裝螺螄粉下線。“去年4月,我們日產銷15萬到20萬包,現在穩定在35萬包左右,產量約翻了一倍。”該公司董事長陳生欣喜地說。
2021年,柳州全市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51.97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達142.83億元;全國實體店2.3萬家,營業額約206.8億元;柳州螺螄粉年寄遞量首次突破1億件,成為廣西首個年寄遞量過億的單類產品。2022年,柳州螺螄粉銷往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
小米粉塑造大品牌。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考察時叮囑大家:“發展產業一定要有特色。螺螄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產業。要繼續走品牌化道路,同時堅持高質量、把住高標準。”柳州市明確“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規范化”發展方向,堅持“質量+標準+品牌”工作理念,大力實施“編制一個規劃、講好一個故事、嚴格一個標準、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設立一個柳州螺螄粉檢測中心”的“六個一工程”,將標準化理念貫穿于螺螄粉全產業鏈,筑牢產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針對預包裝螺螄粉涉及上下游產品種類多、產業鏈長的特點,2021年,柳州市實施了《關于推動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為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制定了84項標準,統籌推進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
近年來,廣西柳州市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螺螄粉這一獨具地方風味的街邊小吃打造成為振興致富的大產業。圖為柳州螺螄粉小鎮陳設的巨型螺螄粉模型。 柳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蘆曉峰/攝
柳州螺螄粉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效,首批43家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商標及專用標志。2021年6月,“柳州螺螄粉制作技藝”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全市螺螄粉生產企業共擁有自有和合法使用商標302個,獲ISO9000、ISO22000等各類證書共計64張,累計有12款螺螄粉產品獲得香港“優質正印”等高端品質認證證書。
小米粉帶動大增收。元寶山澗,流水潺潺。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龍培村,一顆顆肥美的螺螄正在梯田里愜意生長。村黨支部書記楊慶忠告訴記者,龍培村從2017年開始發展稻田養螺。“去年村里的螺螄產量突破70萬斤,全村167戶貧困戶靠養螺脫了貧。”
龍培村向南100多公里,在柳城縣沙埔鎮葉家屯的竹林里,村民們用砍刀將粗壯飽滿的竹筍從根部砍斷,運回家中腌制。靠著制作酸筍的“獨門絕技”,村民們摸索出了酸筍供應的致富路,他們的酸筍不僅供應當地上萬家螺螄粉實體店,還成為預包裝產品銷往全國。
除了螺螄、竹筍,柳州螺螄粉的持續走紅,還帶動了包括大米、豆角、木耳等在內的本土原材料基地和覆蓋農業、食品工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產業鏈發展。2021年,柳州螺螄粉原材料基地規模達55.2萬畝。柳州市因地制宜創新“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讓當地群眾在螺螄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能充分享受產業增值收益。
從上游的原料種植、養殖,到中游的材料加工,再到下游的實體店、網店經營等,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帶動5500戶貧困戶、2.8萬貧困人口脫貧。柳州各族群眾依托螺螄粉增收致富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要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柳州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化政府統籌指導,把地方特色小吃打造成振興致富的大產業,是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