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編者按: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本刊自本期起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專欄,連續刊發深入基層群眾的采訪調研報告,集中反映各地區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示廣大干部群眾立足本職本崗、扎根基層一線、認真履職盡責的生動事跡,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
努力摸準社區居民群眾需求
《求是》雜志記者 陳有勇 天津日報記者 丁佳文
守望萬家燈火,護佑美好家園,社區工作觸達千家萬戶,連著億萬人民的心。
近年來,天津市河西區越秀路街道港云里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方式,用好“紅色議事廳”,完善三級吹哨機制,健全網格化管理,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努力打造幸福家園。
“咱們要暢所欲言,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寫自己的意見,分類貼到問題板上。”10月27日,港云里社區迎來黨的二十大后首次“紅色議事廳”協商會,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孫茜主持此次停車規范問題意見完善會。半年來,同一個地點、同一個主題,港云里居民提建議、出點子,為解決停車問題建言獻策。
停車亂、停車難曾是困擾社區居民的“頑疾”。港云里社區黨委經過深入研究,建立起“紅色議事廳”,以黨員為骨干,組織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在開放空間進行議事。通過多次議事,社區達成“以居民為主、分類管理、限量進入、錯時停放”共識,形成《港云里社區車輛管理實施方案》。搶占車位、私設地鎖等亂象沒有了,居民關系更融洽了。
治理重心“沉”下去,社情民意才能“浮”上來。港云里社區以實際行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中,不斷完善“紅色議事廳”議事方式,讓管理者和居民面對面交流、實打實交心,號準“脈”、解開“結”,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
港云里的變化,不僅得益于社區協商方式上的零距離互動,還得益于社區治理層級上的高效率聯動。
2019年,天津著力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黨建引領“一根鋼釬插到底”。港云里社區以此為契機,建立起三級吹哨機制:“居民吹哨、社區報到——社區吹哨、街道報到——街道吹哨、部門報到”。
“小區里面雜亂無章的‘飛線’好像一張張蜘蛛網,看起來很糟心。自從街道進行線纜整治改造,線順了,心也順了。”今昔對比,港云里社區居民李會霞非常感慨。
天津市河西區越秀路街道港云里社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打造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圖為2022年11月23日,社區居民在“紅色議事廳”討論優化社區治理事宜。 天津日報記者 胡凌云/攝
“飛線”問題并非一般的“衛生死角”,需要重新安裝布線,僅憑社區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社區將“哨聲”吹至街道。街道經過分析研判,發現此事涉及電信、網信等多家企業和職能部門,將“哨聲”吹至區網信辦、區城管委等相關部門。聲聲“哨響”,多方合力,還給小區一片敞亮的天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港云里社區不斷完善三級吹哨機制,把“啟動哨”放到居民手里,讓“驗收單”回到居民手中,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一聲“哨”,吹響了社區共治共享的“好聲音”,暢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對社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社區工作是具體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摸準居民群眾各種需求,及時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港云里社區牢記總書記囑托,在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上持續發力。
為將“紅色議事廳”議事方式和三級吹哨機制落到實處,精準精細服務社區居民,港云里社區黨委抓準落細網格化管理,打造社區治理“全科網格”。
港云里社區黨委下設10個支部,建立了1個隸屬黨員群、1個在職黨員群和10個網格居民微信群,有力統籌起包括80名樓棟長、238名志愿者等在內的群防群治力量,初步形成“1+1+N”的群防群治管理架構。網格員通過日常巡訪、微信群,與居民嘮家常、講政策、做宣傳,實時掌握房屋現狀和人員動態,守護社區的平安和諧。
“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港云里社區深入學習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完善優化網格化管理,“有事找網格員”已成為社區居民的口頭禪。
如今的港云里社區,生活環境更舒心,鄰里更和睦,居民群眾心貼心、手牽手,共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港灣。
記者手記: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港云里社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把握實際問題和居民群眾需求,持續優化社區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口村畫好“山水畫”
《求是》雜志記者 魏天舒 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初冬時節,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诖迦荷角啻洌珑R,映照著一張張笑臉。
11月10日,將樂縣“理論宣講大篷車”黨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講首站開進??诖?,志愿者們把接地氣的宣講送到群眾家門口。村民孫桂英帶領的舞蹈隊成為宣講的“亮點”,她們用自編的舞蹈,把宣講推向了高潮。
黨的二十大前夕,??诖宓拇迕駛冾I到一個特殊的紅包——村里把去年賣“空氣”的14萬元進行分紅,每人150元。孫桂英一家五口領到了分紅共750元。她馬上回家跟80多歲的婆婆分享了這個好消息?!捌牌藕芨吲d,以前祖祖輩輩都是靠砍樹賣錢,現在空氣也能賣錢,不砍樹也有收益,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成真了?!?/p>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边@些年,常口村把重要囑托融入當地的村規民約,刻在村規碑上,融入行動中。2021年,??诖寮w經濟收入從20世紀90年代的不足3萬元增長到145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2.9萬元。
空氣變產品。“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聽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碳”字,常口人的精氣神就上來了,這是??谌说牡讱?,也是常口人的信心。
2021年5月18日,在三明林業碳票首發儀式上,??诖孱I取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成為中國碳票第一村。林業碳票讓空氣變成真金白銀,開辟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新路,也讓村民們更加堅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
“賣錢的空氣實際上是碳減排量?!备=ń鹕紖R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江祈能帶著兩名隊員來到??诖彘_始測算工作,“根據測算數據計算出蓄積量,再到固碳量的轉換等,就得到為這片林地制發碳票的基礎數據?!苯砟芙榻B道。
目前,??诖宓诙谔计币呀浿谱魍瓿桑婕傲值孛娣e7181畝,經核算可達到21139噸的碳減排量。“按每噸30元的價格,這期碳票預估能有60多萬元的收益。賣出去后,村民又能拿到一筆分紅了?!贝妩h支部書記鄧萬富信心滿滿地說。
守山山聚寶。空氣“打包”,鼓起腰包。把青山管護好,成為常口人的自覺追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說到了??诖宕迕竦男目采?。
青山環繞的常口村口,流淌著的是美麗的金溪,或晨霧起時,或夕陽西下,金溪河面總有一艘艘皮劃艇劃過?!皝碜酝馐〉倪\動隊看中這里的水質,在??诖遄饬朔孔?,把這里作為訓練基地?!?/p>
“如果當時賣了山,現在出多少錢都買不回這么好的水?!痹纬?诖妩h支部書記的將樂縣高唐鎮副鎮長張林順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習近平同志對??诖甯刹空f,生態林業也是未來林業,我們要把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統一抓好,要把水土保持擺上重要位置,否則將來就會滿目荒山、兩手空空。
圖為2022年11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理論宣講大篷車”黨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講首站開進??诖?。 三明市將樂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吟/攝
常口村地處閩西北林區,過去變現只有砍樹一條路。常口村抵住“誘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治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統籌山水林田湖村等要素,實施常上湖保護修復項目?!耙郧斑@河沒這么綠呀,河里總有幾艘采砂船,搞得水都渾掉?!睆埩猪樥驹诖蹇诘难睾硬降郎希蚪鹣倪h方。如今,金溪水質常年保持優良,全村森林覆蓋率超九成。
常口人知道,這滿眼“綠色”來之不易。有了碳票收入,村民們的心更定了,更加愛惜眼前的山水?!艾F在大家伙兒都知道紅火日子背后是守好綠水青山換來的金山銀山,都知道更好日子還在后頭。”
“碳”出更多新路。走進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懸掛著25年前習近平同志到她家時的照片?!翱倳洰斈曜哌M我家,我拿出擂茶招待他,他還叮囑說要勤勞致富、重視教育、團結鄰里,這些后來都寫進了我們村的村規民約。”時過多年,邱大姐記憶猶新。
“閑暇時,我會種一些配擂茶的小茶點,比如玉米、早芋、花生、毛豆等,游客們都很歡迎?!鼻翊蠼銤M臉笑容地說,家里墻上掛著寫有“勤勞致富”四個字的牌匾,這不僅僅是她的生活寫照,更是當地村民這些年的生活寫照。
休閑旅游業、觀光農業、特色養殖業紛紛落地,優質企業接踵而至,村集體與企業共同投資……有了增收途徑的村民不再只盯著眼前的山林,逐步發展起生態經濟,在“山水田”里寫出好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薄拔磥恚?诖鍖⒗^續做好‘山’的文章,將豐富的森林資源更好地轉化為致富新路?!秉h的二十大為村莊帶來了思想武器和方向指引,常口村民心頭攢著一把火,正緊鑼密鼓籌劃村莊的下一步“大棋”。
記者手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俺K伎倳浨嗌骄G水囑托,口頌共產黨一心為民情懷?!背?诖宓泥l親們把心里話寫成對聯,貼在??诖逍麓宀块T口,立志繼續端穩“綠飯碗”,吃好“生態飯”,尋找更多“碳”新路。
廟荒村:紅旗渠畔窮根拔了
《求是》雜志記者 何雯雯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
太行山東麓,一條河流嵌于山腰,流淌不息,蜿蜒向前。這就是被稱為“世界奇跡”的紅旗渠。一條盤山公路依紅旗渠而建,一路行駛,記者來到河南省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在黨的領導下,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頂酷暑、戰嚴寒,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削平1250個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的建成,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林縣人民生產生活條件。
由于歷史的原因,紅旗渠畔廟荒村的鄉親們雖然解決了吃水的困難,但一直沒有徹底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受紅旗渠水滋養的廟荒人在黨的好政策的激勵下,發揚紅旗渠精神,向貧困宣戰,打贏了脫貧攻堅戰。2018年底,廟荒村順利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5.4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2萬元,比2015年增加了一倍多。廟荒村崛起為巍巍太行山腳下的一顆明珠。
“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2022年10月28日上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考察,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
黨旗高揚“紅”山村。冬日早晨的廟荒村,幾個工人正在村西頭忙碌著施工,這里規劃建設一家新民宿。黨的二十大代表、廟荒村黨支部書記郁林英正在現場與項目負責人商討下一步施工方案。
10年前,45歲的郁林英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到廟荒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決心帶領村民拔掉窮根。就像當年父輩們修建紅旗渠一樣,郁林英認識到,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當年紅旗渠都修成了,今天還有啥困難克服不了?咱就一步一步走,讓太行山、紅旗渠見證咱的誓言!”
2012年,郁林英帶領村民依靠國家扶貧政策,改善村容村貌和生產生活條件,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2016年,村里建成120千瓦村級光伏發電站。隨后,成立種植合作社,發展苗木,建設“創客基地”。近幾年,村里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打造特色民宿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父輩當年‘戰太行’,我們現在要‘富太行’、‘美太行’?!庇袅钟⒄f,“無論是修紅旗渠還是脫貧攻堅,道理都是一樣的。只要黨的政策真正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就有的是干勁,咱們就沒有干不成的事。廟荒不‘荒’的最重要法寶就是要讓黨旗飄揚在每個人心中?!?/p>
自強不息拔窮根。“走上臺俺心里甜,黨的恩情記心間,今天借此好機會,黨的政策夸一夸……”記者剛走進村民郝心英家,就聽見伴隨著河南梆子聲,歡快的曲子在小院回響。這是一座有著兩層樓的小院,門樓上刻著“銘記黨恩”。上層是客房,下層是餐廳,院中種著果樹。
誰曾想到,過去郝心英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家人患病、女兒上學,全家重擔都壓在她身上。堅強樂觀的郝大姐,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借著村里發展民俗旅游的機會,在村頭支個小攤,賣起農產品。4年前,借助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她把自己家翻了新,給經營的農家樂取名“自強小院”。
圖為河南省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西有巍巍太行山為屏障,紅旗渠如一條玉帶穿村而過。 林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脫貧攻堅,是如同當年“戰太行”一般的鏖戰。守著綠水青山還怕長不出“錢袋子”?守著紅旗渠這個金飯碗還能再要飯?傳承紅旗渠精神,廟荒人凝聚起自強不息、擺脫貧困的奮進力量。
“我們對特色旅游、種植等創業項目,提供創業擔保貸款,組織各類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時任廟荒村第一書記的陳軍說,“在鄉村創業大潮中,群眾是真正的主角,決定著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p>
如今,郝心英年收入4萬多元?!罢舾F帽子,還要過上更好的日子。我要繼續奮斗!”記者離開時,郝心英站在“自強小院”門前,滿臉笑容,揮手道別。
紅旗渠畔話振興。“中國有條紅旗渠,渠水流經俺村里,俺村名字叫廟荒,脫貧攻堅是榜樣……”汩汩而至的紅旗渠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廟荒人。今天,更多廟荒人選擇返鄉發展,將外面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投入到家鄉建設上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我聽得格外仔細,特別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句句都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秉h的二十大剛剛閉幕,郁林英就馬不停蹄回到村里,同鄉親們開起“田間地頭”宣講會,一起謀劃廟荒村未來發展藍圖。
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她告訴鄉親們,幾年前整村脫貧摘帽,現在村里環境美、村民日子甜,但還存在短板。要進一步改造提升村里的整體環境,豐富產業形態和內容,夯實強村富民基礎,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持續擦亮“紅旗渠精神”這一紅色品牌。
“作為紅旗渠兒女,我愿做紅旗渠里的一滴水,繼續用心用力做好村里的事,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紅旗渠畔落實落地,再讓廟荒放光彩!”郁林英說。
記者手記:
“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紅旗渠考察時這樣強調。半個多世紀前,廟荒人和林縣的干部群眾一起,重新安排那一方河山,將紅旗渠精神鐫刻在太行山巔。新時代,廟荒人又在脫貧攻堅中高揚紅旗渠精神,打贏了戰貧斗困的硬仗,徹底拔掉了窮根。黨的十八大以來廟荒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以一個村莊,見證了新時代10年的偉大成就。
鄉村振興新氣象
《求是》雜志記者 吳曉迪 四川日報記者 蔣君芳
從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城出發,車子攀上海拔1300多米的宋家山麓,晨霧氤氳,清新的空氣里透著青草香。一路上,背著背簍、騎著摩托車下山的村民絡繹不絕,彝歷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
11月18日早上8點,阿牛古機一家穿著彝族盛裝來到新林鎮茗新村村委會前的廣場,與等候在這里的另外幾家人會合?!懊磕赀^年前,我們都要拍一張‘全家福’。”他說,這是5年前就有的約定。那一年,茗新村剛成立,是當時四川最“年輕”的行政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茗新村不僅擺脫了貧困,還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阿牛古機想起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講過的這段話,高興地說:“我們要用拍照的方式,把越來越紅火的日子記錄下來?!?/p>
繁忙的工地:做強新產業。從廣場出來,沿著蜿蜒的硬化村道繼續向上,幾棟鋼架結構的房子已然矗立。一張鳥瞰圖揭秘了這塊工地的未來:一個鑲嵌于茶園之間的農文旅產業園區項目。“這邊是民宿的親子套房,坡下是餐廳,前面是燒烤區……”在茗新村黨支部書記張俊林的介紹中,眼前的場景立體可感。
成昆鐵路復線通車在即,給茗新村安上了發展“加速器”,加快了農文旅產業園區項目的推進步伐?!耙^彝歷新年了,但項目的施工人員還在增加哦。”施工方現場負責人張世勇介紹,當天有150多名工人在同時作業,8棟民宿的鋼結構焊接工作這兩天就能完成,然后就進入內裝階段,確保11月底完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如何優先發展?產業支撐很重要?!毙铝宙傛傞L阿庫達枝介紹,項目的實施就是把茗新村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為茗新村的鄉村振興提供更穩固的產業支撐。
沿著村道再往上走,就是村里的艾草加工廠和東西部協作農光互補產業示范園。路邊,“坡改梯”的層層梯田里,一周前才種下的茶苗透出新綠?!俺朔N植茶葉外,明年烏天麻的種植加工規模還要擴大,還要種300畝艾草?!睆埧×钟行判模粋€個項目變成現實之后,村集體年收入將從現在的每年119萬元基礎上持續增加。
紅火的超市:樹立新風氣。村民吉奪衣曲家的超市,是村里的積分超市。超市不大但貨品齊全,貨架上方的白墻上用紅字寫著: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
積分超市是2020年7月開張的,村民們在這買東西,用積分兌換就行。積分要靠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去掙。吉奪衣曲說,“總書記告訴我們,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積分超市讓文明鄉風看得到摸得著,給村里帶來了新的氣象?!闭f著,一個黝黑的漢子走進超市。來人叫各比達哈,家住茗新村三組?!斑^年殺了豬,買點鹽巴回家做臘肉。”說著他便拿出積分卡遞給吉奪衣曲。6月底各比達哈母親離世,他聽從村干部建議,沒有過度操辦,也遵照新民約用禮金代替了活畜?!安粌H受了表彰,還成了我們村的積分王,現在村里婚喪嫁娶都是按新風俗辦了?!奔獖Z衣曲說道。
圖為2022年11月18日,茗新村村民身著節日盛裝,前往太陽廣場慶祝彝歷新年,暢想新征程新生活。 陳俊逸/攝
各比達哈走后,吉奪衣曲的侄子吉奪拉尼趕忙從倉儲室搬出貨物補貨。從16歲開始,吉奪拉尼就跟著父親一起外出務工?!巴獬鰟展ひ材艿梅e分呢?!?3歲的吉奪拉尼笑著指了指墻上張貼的《茗新村“積分超市”管理辦法》,上面寫著:外出務工男性年收入超過3萬元的,獎勵100分?!斑@個100分我是拿到了的?!?/p>
歡樂的廣場:暢想新生活。“音響好久到?音樂放起來,大家才好跳舞咧。”村里的太陽廣場上,身著節日盛裝的村民們已在篝火前等候。一輛三輪摩托車的聲音由遠及近,彝族小伙尼里烏了載著音響設備從山坡上下來。
“這個小伙子勤快得很,腦子靈活,會掙錢?!痹谲麓?,30歲的尼里烏了小有名氣。幾年前,外出務工回來后,他留在村里搞起了養殖業,雞、羊、豬都養過。村上引入農產品加工企業后,他又尋思著給企業提供綠植服務,搗鼓出幾片地開始種植花卉。
“明年我要開村上的第一家農家樂。”麻利地調試好音響之后,尼里烏了信心滿滿地講述自己的計劃?!按迳系霓r文旅產業園項目就要建好了,到時候游客來了,肯定需要用餐,我要做特色的彝家風味給他們品嘗?!?/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聊著新年計劃。一周前才從成都務工回來的冷冷盧子也加入了話題?!奥牬甯刹空f,民宿建好后要招服務員,我已經報名了。如果能選上,我就不出去了,一個月保底有2000元左右,干得好還有提成,還有保險,最關鍵是能照顧家里?!?/p>
“現在越來越多村民選擇離土不離鄉。”村支書張俊林說,“這激勵我們努力把村子建設得更好,建成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p>
廣場上的篝火越燒越旺了,每個人的心里都暖暖的。
記者手記: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反映了億萬農民對建設美麗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茗新村干部群眾努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做強農文旅融合等新產業,樹立勤勞致富新風氣。
走農業現代化新路
《求是》雜志記者 尹霞 《當代陜西》記者 梁生樹
小雪時節,陜北進入傳統的農閑期,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紅彤彤的蘋果已采摘完畢,可果園里依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給果樹修枝剪葉、開溝施肥、噴藥消毒……
田間連車間。不遠處的蘋果洗選車間里,清洗、分選、包裝,一顆顆品相口感俱佳、身價不菲的蘋果,源源不斷地從南溝村走向外面的大世界。
“今年果子個頭大、價錢好,17畝果園預計有20多萬元的利潤?!贝迕駝櫹策吤踹叡P算,一想到這筆即將到手的可觀收入,臉上不禁漾起笑容。
美滋滋算賬的不只是劉潤喜家,村里家家心里都有自己的“賬本本”,清楚地記著自家一年下來辛勞掙來的一筆筆進賬,盤點著蘋果產業穩穩托住的幸福光景。
“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外出考察就來到延安。10月26日,總書記走進南溝村果園,詳細詢問蘋果種植技術、采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格、村民收入,稱贊說,“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陜北黃土高坡,土壤通透性強,且含多種微量元素,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是聯合國認定的全球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20世紀50年代,蘋果便在南溝落地生根。然而,真正把蘋果做成產業,做大做強,家家靠蘋果致富,還是近年來的事。
“關鍵的因素是推廣運用了現代農業技術,不走農業現代化路子,蘋果產業做不起來。”村技術員趙永東感受頗深:“天時地利,貴在人和。這就是‘人和’。”
在陜北,一顆蘋果,從開花掛果,到成熟采摘,再到賣個好價錢,這個過程存在種種風險,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有了現代農業技術的保駕護航,豐產豐收才水到渠成。
第一個風險就是冰雹凍害。黃土高原坡高溝深,氣溫變化大。春夏之交,正值蘋果花期,遇上凍害,就會大面積減產。為解決這個難題,從挖熏煙坑到配移動桶再到噴防凍液,一代代農技員因地制宜,摸索出了科學防凍的“吉祥三寶”。今年春天,又遇寒流。黨員、干部和果農一起,開挖防凍坑,噴防凍液,深夜測溫度,“每個山頭,干部帶頭,就為護好這朵蘋果花?!惫麡I技術服務推廣和營銷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金龍全程參與其中。
春天護住了花,夏天果子生長期又難免會遇到冰雹侵襲。技術員們又為果園發明了防雹網,給各個冰雹帶都穿上一層“防彈衣”。
防住冰雹,抗旱灌溉又是一大攔路虎。延安地區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村里絕大部分是山地果園,屬于旱作雨養農業,果樹喝水問題咋解決?
科技再次開路。村里通過筑水壩、搞滴灌、精細化管理,解決了果園用水和灌溉問題。而且,果樹喝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養分十足的水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派出專門人員,過來指導安裝設備。一條條水肥一體化滴灌管道,精準對接著一棵棵果樹。肥料給得精細給得足,果樹不渴也不餓,果子長得喜人,大伙兒種果的勁頭兒不斷高漲。
圖為2022年10月27日,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果農在果園里采摘蘋果。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蘋果越種越多,產量卻不增反降。品種退化怎么辦?農技專家接續攻關,對癥開方:矮化密植,控根系、束樹冠,讓營養集中到果子里。樹個頭小了,管理更方便了,產量質量雙雙大幅提升。
蘋果種得好,還要賣得好。小蘋果,如何對接大市場?冷庫儲存、智能選果、自動分裝,個性化設計、小型化包裝,錯峰銷售、精準銷售……插上現代科技翅膀的南溝村蘋果,馳騁市場,聲名遠揚。
“這些年,村里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及時換,產量穩,質量好,路子對著呢?!贝妩h支部書記張潤生說。
“好政策一個接一個,人財物向基層下沉,南溝村發展一天比一天快?!瘪v村幫扶10多年的鎮里干部張光紅算了一筆總賬:去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500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超50萬元?!敖衲暧型偕弦粋€臺階。”
村民們感嘆:“地還是那塊地,從前是土里刨食,現在是土里刨金,當農民越來越有滋味咧!”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沖鋒號,走農業現代化新路,南溝村人信心倍增、動力更足。
這陣子,大伙兒圍著支部書記張潤生“拉話話”,聊得最多的就是下一步的發展:
“我有個想法,摘蘋果得上升降機,能高能低,省時省力;運蘋果設計個軌道小火車,讓蘋果自己下山!”
“我認為產業鏈條還可以進一步延長?!?/p>
“咱們村這么美,是時候發展農文旅融合了?!?/p>
……
你一言我一語。一唱一和、一筆一劃之間,一幅未來南溝村現代農業發展的美好圖景徐徐呈現在眼前。
記者手記: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南溝村因地制宜,依托蘋果產業走農業現代化新路。一業興,帶動百業旺。有了現代農業技術這個利器,南溝村發展充滿希望,現代化的路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