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紀紅建
202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題記
春和景明,我從長沙市望城區湘江村家中出發,經溈水橋、八曲河路、郭亮路,再沿雷高路往南,道路深處是肅靜而親切的湖南雷鋒紀念館。
這條路上,撒滿了感人的雷鋒故事:苦難的童年,陽光雨露下的少年,鄉政府通信員、縣委公務員,治理溈水、走向鞍鋼……這一切,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融入了溈水和八曲河,并隨著滾滾北去的湘江,流向洞庭,注入長江,奔赴大海。
如今,雷鋒離開我們的時間越來越久,但他早已走進我們的心靈,越來越近,越來越親。
歷久彌新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
——習近平
望城,一個具有獨特紅色文化的地方。
雷鋒在望城生活、工作了18年,這里不僅有他的親情、鄉情,更有同甘共苦的同事。
健在的同事中,有馮健、張建文、馮正其等人……他們是雷鋒精神的見證者和踐行者。
2023年2月23日,“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86歲高齡的馮健老人作為雷鋒家鄉代表參會。
會后,當我見到馮老時,她仍然難抑內心的激動。她告訴我說,“學習雷鋒60年,是歷史的寫照,現實的存在,未來的召喚。學雷鋒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讓雷鋒事跡廣為傳揚,讓雷鋒精神深入心靈。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雷鋒精神是長青的。對于雷鋒家鄉而言,一項光榮的任務、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賡續好紅色血脈,切實保護和利用好雷鋒在望城留下的人文歷史資源”。
馮老是雷鋒生前好友,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湖南省勞動模范。
1956年初冬的一天,時任西塘農業社第二社長的馮健到縣城辦事,遇見了在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的雷鋒。雷鋒被馮健投身農村建設,并帶頭到豬場養豬的先進事跡打動。而當馮健聽說了雷鋒的苦難童年后,更是充滿同情。馮健鼓勵雷鋒說,雖然你是孤兒,但如今是新社會,到處有親人。我比你大幾歲,今后我們就像姐弟一樣。
1963年,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60年來,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持續深入,雷鋒精神廣為弘揚、賡續傳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忠誠于黨、奉獻祖國、服務人民。圖為雷鋒像。 新華社發
1958年,馮健被組織保送到農學院上大學,這年11月雷鋒也北上去了鞍鋼。雖然兩人一南一北,但仍保持書信來往。1961年春的一天,馮健偶然在報刊上讀到介紹雷鋒先進事跡的文章,異常高興,特意寫信祝賀。雷鋒也很快回信并贈給她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雷鋒滿面笑容地擦拭著解放牌汽車,背面寫著:“馮健姐姐,我永遠向你學習,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雷鋒。”
1962年下半年,馮健依然給雷鋒寫信,但沒有收到回信。直到1963年2月,讀到《中國青年報》刊登的長篇通訊《永生的戰士》,馮健才知道雷鋒已于1962年8月15日以身殉職。
馮健拿出雷鋒生前寄贈的照片,回想起以前溫馨的一幕幕,不由得淚流滿面……
馮老告訴我,大學畢業后,她本來可以分到機關工作,但她卻主動申請回到農業生產一線。之后的歲月里,她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為了宣傳雷鋒精神,她的足跡遍布全國。退休后,她廣泛收集雷鋒在望城18年的事跡,編撰成書。
“60年來,雷鋒精神一直陪伴著我,這是我的榮幸,更是我的動力。”馮老告訴我。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張建文老人唱著歌向我走來。
張建文長雷鋒5歲,他們在望城縣委交通班共過事,后來又一起去了治溈工程和鞍山鋼鐵廠。1958年,報名去鞍鋼的雷正興改名為雷鋒。雷鋒對同去的張建文說:“雷正興這個名字是叔公起的,有家道興旺之意,舊社會我連家都沒有,說什么興旺啊。”張建文讓雷鋒替他也改一個,雷鋒以“建設新文化”的寓意幫他改名為張建文。
1958年底的一天,張建文妻子寫信到鞍鋼說娘病危,家里急需用錢。他是學員,沒有工資,只能在心里犯急。一個月后,妻子寫信告訴他,寄的20塊錢收到了,娘的病情也好轉了。看了信后,他想了很久,20塊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到底是誰寄的呢?把這個事情跟同事們一說,大家都笑著說,還會有誰,肯定是雷鋒呀。“雷鋒這個人呀,幫助人都是發自內心的習慣,他不習慣的是人家感謝他。他不好意思的模樣,至今仍然深深感動著我。”張建文深情回憶。
從鞍鋼回到望城后,張建文一直從事電影放映員的工作。有一次,學校的一位老師看到《解放軍畫報》刊登了張建文和雷鋒在鞍鋼的合影,就對張建文說,原來你跟雷鋒是同事呀,給學生們講一講雷鋒的故事吧。
這一講,就是數十年。
2023年春節后,我來到白馬巷社區張老家。在翻看贈言冊時,一個記者的留言讓我內心震撼:“您是我心中的火種……”
10年前,張老就在家里堂屋布置起家庭“雷鋒紀念館”,先后接待省、市、區、街道等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參觀者2萬余人。3年前,由于房屋拆遷,社區便接管了張老的資料,并在雷鋒大劇院的原職工宿舍建起“雷鋒生前好友張建文工作室”。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張老宣講雷鋒的聲音一次次在學校、社區、企業、機關回響……
“我不會講普通話。”張老說,“但只要用心去講,聽眾用心去聽,就能聽懂。”
在雷鋒的故鄉,學雷鋒是一份情感、一種傳統、一項使命。
2021年,望城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打造“志愿者之城”。在雷鋒精神的引領下,望城的志愿者達到30多萬……
望城區把雷鋒精神融入基層黨建工作,把“講好雷鋒故事”作為黨員教育的重要內容,引領雷鋒故鄉黨員爭做雷鋒式好黨員,將雷鋒文化融入城市建設……
正是這份珍視和堅持,讓雷鋒精神在他的故鄉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勃勃生機
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
迂回曲折的八曲河從團山湖穿村而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過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種寶貴精神財富,是一個永恒的定格。”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名單中看到雷鋒的名字,首先浮現在我眼前的,就是年輕的雷鋒在團山湖當拖拉機手的形象定格。
團山湖曾是一片水患頻發和血吸蟲肆虐的沼澤地。1957年,數萬人的治溈大軍掀開了團山湖新的一頁。
在縣委交通班工作的雷鋒一連幾次遞交申請書,堅決要求參加。開始,縣委考慮到雷鋒只有17歲,又是孤兒,不同意他去。但雷鋒說:“舊社會,我被逼成了孤兒,討過飯,晚上露宿別家的階基,什么苦都吃過,比起來,工地上算是幸福生活了,何況我年紀輕,能夠吃苦哩。”
治溈工程結束后,建設團山湖米糧倉的戰斗又開始了。上級分配給望城一臺拖拉機的指標,但望城縣沒錢購買拖拉機,團縣委號召全縣的團員捐款。雷鋒把全部積蓄20元錢,一分不留全部捐出,是全縣青少年中捐獻最多的一個。1958年春的一天,縣委領導對雷鋒說:“我們研究過你的申請,同意你到農場去學開拖拉機。”從此,雷鋒成為望城第一個拖拉機手。
在這里,雷鋒創作了《我學會開拖拉機了》、《茵茵》、《南來的燕子啊》等文學作品。1958年6月,他在日記里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60年來,雷鋒成為道德模范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代名詞。圖為雷鋒(左)在幫助戰友縫被子(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58年11月,雷鋒離開團山湖去了鞍鋼,但他的奮斗精神留在了團山湖,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傳承與成長,注入這片土地無窮的力量,始終煥發勃勃生機。
在團山湖村黨總支那里,我被這樣的故事感動。2017年6月底7月初,團山湖洪水上漲,部分房屋被洪水淹沒,大部分群眾被轉移到堤上。村黨組織協助民政部門,負責轉移群眾的吃喝拉撒。洪水淹了21天,他們便在堤上堅守了21天。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讓團山湖村的村民有了主心骨。
漫步團山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
2020年,一支青年創客團隊來到村里的袁家塘后,著手開展小微水體和農村分散式污水的治理。他們科學配比種植水生植物,養殖水生動物,輔以微生物,構建水生態自平衡系統,讓水體保持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經過整體治理升級,他們讓魚翔淺底、岸綠景美成為團山湖隨處可見的風景。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團山湖村是全國學雷鋒教育基地。雷鋒當年在這里治水患,如今他們在這里治水污,守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讓這里的人們更加幸福。
新時代,團山湖人不僅把學習雷鋒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更對雷鋒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正是這片土地持續勃發的密碼!
熠熠生輝
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習近平
雷高路的盡頭便是湖南雷鋒紀念館,雷鋒故居在紀念館內。這里原來叫簡家塘,是雷鋒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我又看到了雷鋒的名言:“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2022年5月10日,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螺絲釘”的比喻指引廣大青年追求進步,“要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模范,帶頭站穩人民立場,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始終服從服務于黨和人民的事業需要,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每一項工作中去,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出色完成各項任務,真正做到了像一顆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
1958年11月,18歲的雷鋒來到鞍鋼。組織上分配他到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學徒。雷鋒當時駕駛的是高大的“斯大林80號”,身材較矮的他坐進去幾乎看不到前面的土鏟,每天只能貓著腰操作。值班主任想給他換輛小型推土機,雷鋒卻堅決不肯,說:“開大車比小車推得多,這點困難算什么,我能克服!”原本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出徒,他只用了4個月就成為一名熟練的推土機手,并成為模范工人。
1960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連隊分配他當汽車兵,他很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擔任班長后,他大膽管理,事事模范帶頭,帶領全班成為部隊先進集體。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點燃了一代代中國人以身許國、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和人生信念,培育了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職業操守和精神追求。
今天,雷鋒故里已經崛起一座雷鋒新城,成為長沙“西引擎”、“中國麓谷·創新谷”。在140平方公里土地上,聚集了4萬多家企業,18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有產業工人30多萬人。
在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上,雷鋒的“螺絲釘”精神深入人心,成為創新創造的不竭源泉……
在中聯重科麓谷工業園,我走訪了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精神在這里得到充分展現。
30多年來,中聯重科追求極致,只干一件事——帶動中國塔機技術全面升級換代。中聯重科人致力塔機的研發,用極致的工匠精神打破國外技術在行業的壟斷。正是憑借著這種極致和創新精神,他們不斷成就著“極致之事”:研發了全球最大噸位內爬式動臂塔機、全球首臺萬噸米級上回轉塔機等世界級明星產品……
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雷鋒的“螺絲釘”精神在雷鋒新城這個高新產業集聚區又有了新的內涵,“螺絲釘”精神成為追求科技創新、攻克高科技難題、鑄造大國工匠的內在動力。
中聯重科關鍵焊縫工匠、長沙高新區勞動模范黃紅兵告訴我,現在公司智慧產業城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在緊張地自學數控編程以及實踐操作方法,儲備知識跟上智能制造的步伐。
問起新時代如何發揚“螺絲釘”精神,黃紅兵誠懇地說:“作為一名青年工匠,我覺得首先要有‘傻子’精神,人家覺得苦覺得累不愿意干的,我們來干;其次要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攻克工藝難關,提升產品質量;再次要有創新改革精神,要善于總結經驗,把好的經驗留下去……”
在雷鋒新城,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雷鋒精神在這里融合,催生著新理念、新擔當、新作為。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生生不息
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習近平
“三叔:您好!近來身體好嗎?工作忙吧?精神愉快吧?生活過的怎樣呢?……”
在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的展柜里,我看到了1962年6月26日雷鋒寫給三叔雷明光的一封家書。三叔對雷鋒有養育之恩。這封短短的家書不僅是雷鋒部隊生活的見證,也滿含了一段樸實、真摯的親情。現在,這封家書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守護雷鋒的文物,就是守護雷鋒精神的種子。我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譚荒芳老師。雖然她從小就失去雙手,但在湖南雷鋒紀念館做好文書檔案工作之外,她還收集、整理、完善了雷鋒的各種資料800多萬字,文物﹑實物近千件。退休后的她更忙了,成立了“譚荒芳工作室”,馬不停蹄宣講雷鋒精神。
我還見到了譚荒芳的女兒張璐琪。2009年采訪譚荒芳時,她告訴我,想讓璐琪回湖南雷鋒紀念館當個講解員。當時璐琪剛從蘇州的一所大學畢業,本想留在那里,但最終還是受母親影響,主動回到湖南雷鋒紀念館。2012年我到紀念館采訪璐琪,她已經是一名骨干講解員了。2018年再次采訪她時,她是共青團長沙市望城區委黨組成員、副書記,但她還兼職當講解員。
這次問起她的工作,她笑著說:“都回館里兩年多了,繼續干老本行。”
今天的湖南雷鋒紀念館,已經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他們如一粒粒種子,到處播撒雷鋒精神;如不息的涌泉,涓涓滴滴潤澤人心!
廣場上,一身戎裝的雷鋒塑像朝氣蓬勃、英姿奮發。作為雷鋒故鄉人,我清晰地記得1996年當兵離開故鄉時,與數百名望城熱血兒郎在雷鋒塑像廣場,向雷鋒宣誓:做雷鋒那樣的好戰士!
在廣場西側,我看到周美玲——我們雷鋒家鄉的小英雄。2015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只有12歲的周美玲在大貨車車輪下勇救3歲男童的英勇事跡,在三湘大地被人們競相傳頌,周美玲也由此被授予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
美玲告訴我,她現在是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一的學生。“我參加了學院‘薪火相傳宣講團’!這個學期我會參加宣講,講雷鋒的故事。”
湖南雷鋒紀念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雷鋒街道正興路,主體包括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雷鋒故居、雷鋒塑像廣場等。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詳細介紹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重點突出了雷鋒在家鄉望城的成長經歷。圖為湖南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 長沙市委宣傳部供圖
正說著,一個戴紅領巾的小男孩奔跑過來。
猶如一束溫暖的陽光,我微笑著問他,“你是哪個學校的?”“叔叔,我是實驗小學的‘雷小鋒’。”
“雷小鋒”并非一個人,而是雷鋒家鄉10萬余名中小學生共有的稱呼,每一名學生都獲得一個“雷小鋒”編號,印制在校服,展示在窗口,介紹在嘴邊。
他們只是雷鋒故鄉的縮影,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只要您用心傾聽,“雷鋒”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大;用心尋找,滿眼都是親切的“雷鋒”。
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好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志愿服務保障和支持,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深深關切,指引方向。賡續傳承,歷久彌新。
2023年3月,中宣部命名第八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各50個,主要來自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社區、醫院、部隊等基層一線,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他們立足本職、建功崗位,自覺踐行雷鋒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和貢獻,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踐行者,在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放眼望去,星火長明,生生不息!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