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煥發發展新活力
求是雜志社、云南省委聯合調研組
陽春時節,調研組一行深入云南城鄉,記錄彩云之南的高質量發展新氣象。我們深感,云南各族兒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努力塑造新優勢,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展現新作為。
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對調研組表示,云南深刻認識和把握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標對表全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安排,明確云南“3815”戰略發展目標,奮力實現3年上臺階、8年大發展、15年大跨越,在“五個聚焦、五個著力”上下功夫,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動力、拓展發展空間,扎扎實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一定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路子
“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對云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寄予厚望。
云南省省長王予波說:“云南省堅持用新發展理念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實施產業強省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產業化、法治化、生態化、國際化進程,大抓經營主體培育,大抓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出臺產業強省建設‘1+7+5’政策措施,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鋁、光伏、先進制造業、綠色能源等12個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具有云南特色的產業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向綠色、高效、高附加值的增長方式邁進。”
來到被稱為“昆明工業脊梁”的安寧市,一個千億級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正在崛起。在安寧產業園區高處遠眺,云南裕能廠區運行有序,這是安寧首個投產的重點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園區內的老企業云天化集團積極響應號召,依托自身磷資源和氟硅資源優勢迅速轉型發展,產能逐步釋放。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劉洪建向調研組介紹說:“我們還引進了上海杉杉、浙江華友鈷業、德方納米、孚能科技等行業龍頭和知名企業來安寧產業園區投資洽談。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產業落地一批、洽談一批、儲備一批的成效逐步彰顯,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日趨完善,推動產業鏈式發展的藍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發展,折射的是昆明市“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定力和執著,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的信心和決心。今年一季度,昆明市工業投資增長54.5%,增速較2022年底提高13.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對全省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28.1%,較2022年底提高17.2個百分點。
進行綠色轉型的不只是工業,還有農業和服務業。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鮮切花、天然橡膠、咖啡、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保持全國第1位,有機茶、有機蔬菜種植面積全國排名第1位,有機產品獲證數量排全國第6位,綠色食品成為全省出口第一大項商品,農業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高。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進旅游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七彩云南”的名片更加亮眼,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雙雙提升至50%以上,成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石油云南石化在云南省安寧市建設1300萬噸/年石油煉化項目,積極推進“減油增化”,不斷探索綠色低碳發展。圖為安寧產業園里的中國石油云南石化公司廠區。 昆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云南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交匯點,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云南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重要平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加強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滇中新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省級產業園區等各類開放平臺建設,創新作出委托昆明市管理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建國際口岸城市的戰略部署,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產業開放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
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全國前列,現代化產業體系特色優勢明顯,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迸發,合作開放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今年一季度,云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52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三大經濟”(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新動能加速釋放。
產業興旺賦能鄉村振興
“高黎貢山高喲,獨龍江水長喲,共產黨的恩情比山高來比水長……”一首表達感恩之情的歌,在怒江大峽谷中回蕩。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獨龍族于2018年在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中率先實現整族脫貧,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怒江州也在2020年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給整族脫貧的獨龍江鄉群眾回信時寫道。如今的怒江,培育出全新的產業,村寨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向著生態之州、產業之州、文化之州邁進。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下班壩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建設棧道、觀景臺等設施,打造庭院微景觀,開辦蜂蜜加工廠,鄉村發展充滿活力。圖為班洪鄉下班壩村村貌。 云南日報記者 周燦/攝
指著一大片排列齊整的大棚和在陽光下閃著綠油油亮光的田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委書記劉文躍自豪地對調研組說:“這里共有來自全國26個省區的105家科研單位和種子生產企業開展制繁種,全國每年有430萬畝麥類和1300萬畝蔬菜選用‘元謀種子’。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總書記十分關心的種業問題。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我們要努力讓中國人端牢自己的飯碗。”
云南堅持以農業農村為根、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文化特色為魂、以富民興村為目的,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打造田園綜合體。制定印發《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園(田園綜合體)試點創建的指導意見》,3年內計劃建成10個生態優、環境好、產業興、百姓富、功能全的省級田園綜合體,高質量打造一批州(市)級田園綜合體。
云南是中國茶業大省,2021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740萬畝,綜合產值1071億元,全國排名第二。為進一步促進茶產業發展,云南省印發了《云南省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臨滄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為重點優勢區域,打造勐海縣、思茅區、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等30個縣域經濟茶葉強縣;以普洱茶、滇紅茶為主,持續發展滇綠茶,兼顧其他小宗茶品類,優化布局,實現集約化、高效化、集群化發展,努力實現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轉變。
云南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曉鳴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實施產業增量提質、鄉村旅游、建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致富帶頭人、實施農業市場主體倍增行動、消費幫扶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延伸拓展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故事,一個又一個,在云嶺大地生動講述。
擦亮歷史文化遺產新名片
“樓臺出云煙之上,城廓奠山海之間”。調研組一行走進大理千年古城,感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的“文獻名邦”。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保護是重點,我們全力推進大理州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管理工作走深走實。”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表示。2023年1月,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文化和旅游部評估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以劍川、大理、巍山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主軸,形成資源富集區域與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交織的大理州歷史文化名城示范帶,推動沿線歷史文化資源整合串聯、統籌保護、聯動發展,形成“點—線—面”為一體的保護管理新格局。
自1982年2月昆明、大理列入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截至2023年4月,云南省共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130座(個/片),其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1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1片、省級歷史文化名城8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40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35片;中國傳統村落達到777個;歷史建筑2242處。
云南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豐富,獨特的歷史、地理和人文環境,孕育出數量眾多、類別豐富、價值突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行走在城鄉之間,從校園教學到賽事活動,從街頭展演到節慶活動,非遺文化以越來越多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彝和園文化產業園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魯翠芹告訴調研組:“傳統的彝繡服飾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彝繡更有活力了,這項指尖的技藝也帶富了更多的繡娘。”
2022年12月2日,元謀縣文物局、元謀縣文物管理所(即元謀人遺址保護管理所)正式掛牌成立,元謀人遺址保護利用的專業力量將由此得到進一步增強,遺址物防和技防水平也將得到提升。同時,楚雄州縣兩級宣傳部門積極開展公眾宣傳和志愿服務等活動,“遺址保護全民參與”的公眾自覺和社會共識不斷提高。
保護是為了傳承,活化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云南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文化遺產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歷史文化資源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煥發新活力。近年來,云南省推出10條非遺、22條歷史文化、6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編制實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云南段)建設保護規劃》,讓歷史文化和旅游互促互融。
5月19日,以“美好中國,幸福旅程”為主題的2023年“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暨啟動儀式在云南省騰沖市舉行。大力發展全域旅游,著力推進農文旅融合,打造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讓游客在有“風”的地方吹散身心疲憊,在有“水”的地方潑灑歡笑與祝福,享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成為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的實際行動。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競相綻放
初夏,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青山如黛,綠意盎然。班洪鄉下班壩自然村廣場上矗立的一塊巨石紀念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上用漢語、佤語兩種文字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回信,總書記勉勵老支書們“繼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薈萃,名勝眾多,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圖為大理巍山古城夜景。 云南日報記者 黃興能/攝
收到回信的近兩年來,臨滄各級干部群眾以“我們都是收信人”的自覺,開展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心向總書記、心向黨、心向國家”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阿佤山走深走實、落地生根。“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建設好我們的幸福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老支書三翁說。
云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15個特有民族、16個跨境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563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3;有8個民族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自治地方最多及實施區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走進洱源縣三營鎮鄭家莊,房前屋后的青瓦白墻上,印花扎染、白塔竹樓、東巴文字、田園山水等各類生動的墻壁彩繪引人注目。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前的廣場上,佇立著一座鮮紅的石榴雕塑,雕塑底座上“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字樣,見證著鄭家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我們不分彼此,我們都是鄭家莊人。”鄭家莊村黨支部書記何國祥說。在鄭家莊這個人口僅600多人的小村子里,居住著漢族、藏族、白族、傣族、納西族、傈僳族、彝族七個民族,盡管文化、習俗不盡相同,但七個民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唱響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協奏曲”,鄭家莊也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云南有著漫長的邊境線,邊境群眾生活好,邊疆就更穩。為此,云南創新開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以25個邊境縣(市)為突破口,推動邊境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模范長廊)創建,制定實施《邊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行動方案(2022—2024年)》,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邁進,力爭2023年底前將374個沿邊行政村初步建成“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成為富邊的樣板、穩邊的示范、守邊的屏障。
矗立在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園內的“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云南省講好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故事,舉辦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大會,賡續民族團結精神血脈。
省政協副主席趙金介紹,截至目前,云南省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市)13個、示范縣(市、區)44個、示范單位56個,10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云南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春風乍起,被譽為“水質風向標”的海菜花隨波蕩漾、顧盼生姿,成為洱海一道新的風景線。從“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態之治”轉變,一度消失的海菜花重現洱海,星星點點連片綻放。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洱海之濱,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2020年1月,總書記再次到云南考察,作出“守住守好洱海”的重要指示。洱海生態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更好保護洱海,大理州在洱海流域范圍內初步構建起覆蓋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對環湖15米范圍內的1806戶實施了生態搬遷。在洱海流域全面推行“三禁四推”工作,有效阻斷農業面源污染入湖。實施27條主要入湖河道生態化治理,截至2022年底,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都對滇池保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遵循總書記殷殷囑托,在滇池保護治理中,昆明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動綠色轉型發展,“人、城、湖、產”的關系更加和諧。滇池連續5年保持全湖水質Ⅳ類,今年1—2月達到Ⅲ類。
自古以來,云南就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美譽。明代著作《徐霞客游記》,向世人呈現了云南的山川之美、人文之美。這里有亞洲象北上南歸的溫暖之旅、紅嘴鷗漂洋過海的春城之約,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蒼山洱海的風花雪月、瀘沽湖雨過天晴般的純凈。元江中上游河谷兩側茂密的季雨林,庇護著國內一半以上的綠孔雀。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大山包濕地公園,上千只“高原精靈”黑頸鶴翩翩起舞、信步滑翔,成為紅土高原上最美麗的風景。同時,云南生態優越性與脆弱性并存,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造成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考察云南時作出明確指示:希望云南正確認識和把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從綠美城鎮、綠美社區、綠美鄉村、綠美交通到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美麗中國在云南的創新實踐持續深化,生態優勢成為云南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喜表示,云南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印發實施《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高品質和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
隨著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湖泊革命”等10個標志性戰役的推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2022年,云南省空氣質量持續保持領先,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向好。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為云南的標配,藍天白云、空氣清新成為云南的標識,青山常綠、良田沃土成為云南的標簽。
2022年,全省新增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累計已有15個州(市)、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有7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共同書寫著彩云之南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鋪展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凝心鑄魂促發展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省委書記王寧對調研組說,“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云南考察指導、三次給云南干部群眾回信,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二階段會議上分別發表主旨講話和致辭,親自見證中老鐵路通車,對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重要指示,致信祝賀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致信祝賀云南大學建校100周年,對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給予我們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強大的鞭策和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月考察云南艾思奇紀念館時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艷對調研組講:“我們要遵照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揮云南優勢,積極探索有效措施路徑,以基層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牢、能理解、易接受、可落實的話語方式,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引領全省發展的最強音。”
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講好,關鍵還是靠人。云南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馬志剛表示,打造多層次的“大眾宣講團”,培養“接地氣”的理論宣講人才隊伍,是云南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調研組了解到,云南從“五老”人員、鄉村干部、鄉賢能人、志愿者中培育了一大批“百姓名嘴”,倡導用百姓語言、民族語言、地方方言宣講,使群眾真正聽得懂、聽得進,使理論宣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積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云南建成以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為樞紐,27個口岸為窗口的多層次開放平臺體系。圖為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綜合保稅區。 昆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云南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和全面從嚴治黨一體推進。經過持續努力,云南省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政治生態有了明顯改善,云南抓全面從嚴治黨的勁頭更足、舉措更嚴,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認識更加深入人心。
云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馮志禮坦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在修復凈化云南政治生態過程中,認真分析政治生態存在問題的機理,逐步探明政治生態新的、老的污染源,逐漸控制和阻斷一些污染途徑,逆轉污染物沉淀為污染底泥的趨勢;清除部分政治隱患,防止政治生態邊止血、邊出血情況;堅決斬斷一些不法分子的利益鏈條,一些政治騙子、政治掮客被打回原形,污染底泥逐步得到疏浚;查處一些盤根錯節、歷史淵源較深的大案要案,彰顯社會正義,在修復凈化云南政治生態的進程上刻下生動印記。
當前,云南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扎實抓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從思想、能力、擔當、作風等方面不斷改進、逐步提高,踔厲奮發、實干興滇,讓干事創業的新風正氣激蕩云嶺大地,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篇章。
七彩云南,一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