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處 “振興”花開
《求是》雜志記者 陳有勇
太行深處,山花爛漫,碧水潺潺。走進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一座座太行民居依坡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我們過上了好日子”8個紅色大字在朝陽下閃閃發光。
駱駝灣村和鄰近的顧家臺村地處太行山深處,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曾是阜平縣的特困村。2012年底,駱駝灣村貧困戶189戶447人,貧困發生率79.4%;顧家臺村貧困戶110戶270人,貧困發生率75%。“那時候住的是土坯房,窗戶都是用紙糊的,到處透風”,“十多年沒有新媳婦嫁進來”……一位村民回憶說。
2012年12月29日,黨的十八大后僅40多天,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縣,頂風踏雪走進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這兩個特困村。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訪真貧、謀脫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兩個特困村已今非昔比:從僅有一條年久破損的硬化路,到雙向6車道的國道公路連接線、旅游公路標準的通村路;從破舊低矮的土坯房,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新民居;從在貧瘠土地上靠天吃飯,到發展新產業、端牢鄉村旅游“新飯碗”……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底的950元、980元增長到2022年底的20057元、21117元。駱駝灣村、顧家臺村于2017年雙雙脫貧,兩村的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鄉親們的精神面貌自信昂揚。
脫貧攻堅結出累累碩果,鄉村振興漸開燦爛新花。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駱駝灣村、顧家臺村依托好山好水,一起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兩個村旅游資源共享、融合發展,不斷開發新項目、拓展新業態,把旅游康養產業做大做強,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駱駝灣村打造具有太行民居特色的民宿78套,2022年接待游客共計45萬人次,實現村集體收入106萬元。村里還提出了發展“時代紅 生態綠”主題旅游產業,“時代紅”反映的是脫貧致富的山鄉巨變,“生態綠”則是親近自然的休閑康養。
駱駝灣村、顧家臺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駱駝灣村以“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發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產業,有效拓展村民增收渠道。顧家臺村則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綠色產業,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97萬元。“下一步,顧家臺村將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等4大富民產業的基礎上,打造油用牡丹種植基地,擴大種植規模,形成集觀賞、油用、藥用、飲用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同時與種植產業、旅游產業相結合,打造親子樂園項目。”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介紹道。
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鄉村振興的各方面都需要有人來實施,更需要人才來創新發展。
圖為駱駝灣村新貌。 新華社發 李玉亮/攝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伴隨著家鄉的巨變,村里的年輕人也紛紛鳳鳥歸巢。在顧家臺村,先后有38名年輕人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回村創業就業。一位在北京打工的“90后”,回村后與幾個小伙伴合伙辦起“啤酒花園”;一位從天津打工歸來的“90后”,選擇經營鄉村民宿;幾個同村的年輕“網紅”,在網上售賣本地農產品……這群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為村子發展注入新活力。
駱駝灣村年輕人回鄉創業的故事同樣精彩。駱駝灣村留守村民的平均年齡曾一度達到60多歲,村里除了逢年過節,幾乎看不到多少人,“有時找個說話的人都難”。如今,年輕村民回鄉經營民宿,生意越做越好,旺季時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他們笑稱這是“幸福奮斗忙”……這片紅色土地上躍動著越來越多青春的身影。
鄉村人氣日旺的背后,是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支持,是村黨支部作用的發揮。2015年,駱駝灣村啟動住房改造提升計劃。一開始,村民的反應并不積極。“干部干部,就得先干一步。”駱駝灣村黨支部決定由黨員干部帶動家人率先改造。通自來水、安裝地暖,還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不到一年,第一批新房改造完成,村民紛紛前來參觀。看得見、摸得著的新生活就在眼前,不少村民有了信心,紛紛主動提出進行住房改造。完成住房改造提升,道路、綠化等公共設施也及時跟上,生活環境一步步好起來。
“以前我們經常挨家挨戶做溝通、講政策,如今看到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心里特別高興!”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內心充滿自豪。
駱駝灣村、顧家臺村景美人和業正旺,發展的路子暢通了,村民們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記者手記:
山鄉巨變,太行見證。習近平總書記“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殷切囑托,在駱駝灣村、顧家臺村已變為生動現實。當前,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等富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