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創新“先手棋”
《求是》雜志記者 黎海華 合肥日報記者 蘇曉瓊
巢湖之畔,創新潮涌。位于合肥濱湖新區的安徽創新館內,科技創新成果琳瑯滿目,吸引一批批參觀者駐足觀看。安徽創新館是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自2019年開館運營以來,不僅成為安徽科技創新的“窗口”,更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市場”。
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創新館參觀考察時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近年來,合肥努力下好創新“先手棋”,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合肥高新區,數十家量子科技產業鏈企業匯集云飛路兩側。今年5月31日晚,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內,176比特“祖沖之號”量子計算云平臺在合肥正式上線,它刷新了我國云平臺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比特數紀錄,是國際上首個在超導量子路線上具有實現量子優越性潛力、對外開放的量子計算云平臺。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合肥吸引培育4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
6月5日至6日,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合肥舉行,會議主題是“攜手高質量一體化、奮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次座談會上,簽署了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共建協議,再次為合肥插上科創的翅膀。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合肥努力打通“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關鍵環節。目前,合肥已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42個,搭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1600多個。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科技創新。在合肥高新區,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的在線數字地球產品正在“上新”。中科星圖高級副總裁唐德可說,“數字地球”作為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地上行業應用的承載平臺,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可賦能千行百業。
5月30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肥經開區簽署協議,宣布總投資近10億歐元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落戶合肥經開區。目前,比亞迪、大眾安徽、蔚來等一大批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落戶合肥,集聚從整車到關鍵零部件生產、配套及回收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0余家。2023年1—4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7.2萬輛,同比增長約4倍。
從“靠創新起家”到“靠創新當家”,合肥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如今的合肥,創新企業漸成叢林。2022年,合肥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34家,平均每天誕生5家,總數達6412家;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200余家,同比增長近七成;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8家,總數達139家。2023年一季度,合肥16條重點產業鏈加速“奔跑”,產值同比增長8.0%。
圖為安徽創新館。 合肥日報記者 張大崗/攝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合肥加快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臺,不斷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今年5月,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在合肥正式啟動。這是中國科學院啟動的首個開放創新試點領域,意味著我國正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建設國際一流聚變研究共享基礎設施。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介紹,磁約束聚變國際合作作為試點項目,將在科學島及其周邊打造一個適宜中外青年科學家學習工作生活的生態空間,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5月29日,“合肥請您來,20萬個崗位供您選”活動首場現場對接會在合肥舉行,萬余名大學生前來求職應聘。這一面向畢業生發出的“青春之約”,誠邀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來合肥就業創業,現場不少畢業生直呼“夠專業”、“很貼心”。
城市與人才同頻共振,在創新中互相成就。合肥出臺一系列人才激勵政策。例如,在合肥市重點產業鏈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就業,且在合肥無自有住房的高校畢業生,可按相應標準免費租住國有租賃公司房源3年。為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合肥出臺人才支持專項政策,做好醫療服務、子女就學保障等精細化服務。全方位的產業和人才政策,使合肥吸引越來越多鏈上企業“扎根”、創新人才“扎營”。
滿懷激情,開拓創新。新時代新征程上,合肥正乘風而起,飛向未來!
記者手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合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升級。一項項原創成果從“實驗室”走到“應用場”,一戶戶“高精尖”企業從幼苗長成大樹,一批批人才點燃創新創業新引擎……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合肥在創新道路上奔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