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恢復向好態勢明顯
中共國家統計局黨組
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恢復面臨不少困難挑戰。面對復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特別是三季度以來,隨著宏觀調控組合政策發力顯效,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態勢明顯,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在增多、預期在好轉,進一步彰顯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活力,也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增長持續恢復,服務業和消費支撐作用凸顯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季度間經濟增速有波動,一、二、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分別增長4.5%、6.3%、4.9%。在這種情況下,要準確研判經濟運行態勢,必須深入剖析波動背后的原因,從同比、環比、兩年平均增速等多個角度客觀分析經濟恢復狀況。總的來看,在服務業和消費加快恢復的帶動下,經濟增長總體回升,供需兩端均呈現不少積極變化。
從運行態勢看,三季度經濟企穩回升勢頭明顯。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三季度各方面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系統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切實穩增長、提信心、防風險,持續鞏固經濟恢復向好勢頭。前三季度,GDP達91.3萬億元,同比增長5.2%;三季度,受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影響,GDP同比增速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但如果剔除基數因素影響,兩年平均增長4.4%,比二季度兩年平均增速加快1.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加快0.8個百分點。這表明,三季度經濟增長總體上好于二季度,延續了恢復向好的態勢。同時,結合國際國內形勢進行橫向對比看,預計我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仍將名列前茅,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前三季度整體經濟回升向好,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國際環境變化不利影響加大,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的情況下實現的,實屬來之不易。
從生產供給看,服務業是經濟恢復的“主引擎”。服務業受疫情沖擊最為明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之后,隨著服務需求持續釋放、市場活力穩步提升,服務業恢復也最快,成為帶動經濟回升的最大動力。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6.7%。從服務業內部看,這主要得益于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恢復向好,以及現代服務業持續較快成長。三季度,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60%。從月度看,7、8、9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5.7%、6.8%、6.9%,逐月恢復改善。
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以來,消費回暖跑出“加速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圖為2023年10月1日,游客在三亞市天涯海角游覽區游玩。 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從市場需求看,消費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以來,線下消費場景有序恢復,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消費回暖跑出“加速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94.8%,比二季度提高10.3個百分點。從消費內部看,這主要得益于服務消費加快復蘇,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8.9%,快于商品零售額13.4個百分點。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居民文旅出行等消費十分火熱,折射的是消費信心的提升,也孕育著經濟恢復向好的活力。從月度看,7、8、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5%、4.6%、5.5%,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二、盡管面臨總量和結構性壓力,但就業形勢總體改善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解決好就業問題、促進就業穩定,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今年就業總量壓力較大,2023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歷史新高,青年就業難和制造業招工難并存,普工難招、技術人員短缺。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各地區各部門堅決扛起穩就業責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從前三季度情況看,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勞動力市場趨于活躍,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雖與二季度持平,但考慮到三季度正值暑期,受到氣候炎熱、災害性天氣較多、戶外工作機會減少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實際上三季度就業形勢在二季度基礎上進一步向好。從月度看,7、8、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3%、5.2%、5.0%,呈現逐月下降趨勢。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各地區各部門堅決扛起穩就業責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圖為2023年10月19日,2023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活動暨“智選金華 青創未來”分會場在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大學生正與用人單位工作人員交流。 人民圖片 胡肖飛/攝
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積極因素。一是得益于經濟恢復向好的基礎效應。經濟增長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基礎。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經濟體量穩步擴大,5.2%的經濟增速對應的名義增量達3.8萬億元,為穩定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二是得益于產業結構優化的帶動效應。相比于其他產業,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在吸納就業方面優勢明顯。今年以來,服務業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較快恢復,就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5.1%,已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服務業就業人員持續增加,其中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就業人員增加較多。三是得益于穩就業政策的對沖效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穩就業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優化穩崗返還政策,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拓展市場化就業空間,效果不斷顯現。前三季度,支出就業補助資金809億元;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96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29萬人,處于近年同期較高水平。
三、居民消費價格低位企穩,后期有望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走低,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事實上,分析研判價格形勢既要看CPI,也要看核心CPI;既要看同比,也要看環比;既要看當前,也要看長遠。綜合各方面因素研判,今年以來物價回落主要是結構性、階段性的,三季度物價低位有所企穩,推動物價上行的因素在增多,下階段物價有望逐步回升。
CPI溫和上漲,核心CPI總體穩定。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0.4%,比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豬肉、鮮菜等食品價格回落較多以及能源價格下降所致。食品和能源價格受季節、天氣、地緣政治等影響波動較大,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總體穩定。前三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漲0.7%,漲幅與上半年持平,月度之間波動較小,8、9月份核心CPI均上漲0.8%,特別是服務價格回升較多,反映了消費需求在逐步改善。從全球范圍看,主要發達經濟體飽受高通脹困擾,為應對通脹貨幣政策持續緊縮,對經濟恢復造成不利影響,而我國物價總水平保持相對穩定,為穩增長政策發力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空間。
CPI同比低位企穩,環比連續三個月上漲。上半年CPI同比呈現逐步回落態勢,7月份同比下降0.3%,8月份在消費需求回升、上年對比基數走低等因素作用下,CPI同比轉為上漲0.1%,9月份同比持平,低位有所企穩。如果從環比看,CPI企穩的態勢更為明顯。隨著消費需求加快恢復,7、8、9月份CPI環比分別上漲0.2%、0.3%、0.2%,連續三個月上漲。
下階段,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前期影響物價下行的階段性因素消除,物價有望逐步回升。從食品價格看,隨著天氣轉涼以及節假日影響,食品消費需求增加,食品價格呈現季節性回升態勢。9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0.2%,連續兩個月上漲。從能源價格看,國際局勢影響下能源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能源價格對物價下拉影響趨于減弱。9月份能源價格環比上漲1.3%,連續三個月上漲。從服務價格看,服務消費較為活躍,疊加節假日效應,服務價格有望延續上漲勢頭。此外,上年高基數影響也在減弱。
四、外貿韌勁繼續彰顯,我國在全球市場份額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沖擊下外需明顯收縮,不同經濟體之間發展分化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全球經濟碎片化內顧化趨勢日益明顯。世貿組織最新預測,2023年全球貿易量僅增長0.8%,比上次預測下調0.9個百分點。面對困難局面,我國依托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生產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力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外貿運行總體向好,貿易大國地位依然穩固。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0.8萬億元,同比微降0.2%,規模仍處在歷史同期高位;其中出口額增長0.6%,橫向比較好于周邊國家。從月度看,9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74萬億元,環比連續兩個月增長,規模創年內單月新高。初步測算,前7個月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同比基本持平。在貿易規模穩定的同時,我國外貿結構優化升級,貿易新動能加快成長,國際競爭新優勢不斷塑造,推動外貿平穩健康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制造全流程、譜系全覆蓋的輪軸企業,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為2023年10月7日,在安徽省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公司南區生產基地,員工在檢驗發往國外的輪對產品。 人民圖片 王文生/攝
結構優化促進外貿發展質量提升。在外需疲弱、全球產業布局加速重構、引資制約加大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外貿外資結構優化,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前三季度,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比重為65.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作為外貿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占比為53.1%,提高3.1個百分點。加力拓展與外資企業創新合作空間,制造業引資質量提升。前三季度,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2.8%。
外貿新動能帶動作用增強。新能源相關產品出口較快增長,成為外貿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前三季度,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合計同比增長41.7%,占出口總額比重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跨境電商作為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相較于傳統貿易方式經營成本更低、交易范圍更廣、市場適應性更強,已經成為外貿企業獲取國際訂單的重要途徑。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4.4%,保持較快增長。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高地示范成效良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前三季度,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6%,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高至18.3%;海南自貿港進出口額增長20.3%。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效拓展經貿合作空間。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經貿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前三季度,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1%,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46.5%。雅萬高鐵開通運營,中歐班列平穩運行,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建設提質增效。截至9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7.8萬列,運輸貨物超740萬標箱。前三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運輸集裝箱貨物63.3萬標箱,同比增長14%。
五、積極因素累積蓄力,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有支撐
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形勢,既要注意捕捉短期經濟走勢的邊際變化,又要注重研判中長期經濟發展的潛力基礎,在長短結合中讀懂經濟發展的“形”與“勢”。
立足當前,經濟運行的多個領域、多項指標呈現積極變化,恢復發展的動能正在積聚。一是經濟循環在改善。在一系列宏觀調控組合政策加力支持下,三季度以來要素流動趨于活躍,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同步回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銜接更加順暢。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6%,比二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穩定在9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7.7%,在連續五個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轉為增長。9月份,客運量、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64.7%、7.6%、9.9%。二是市場信心在回升。提振信心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無論是擴大需求、還是優化供給,都要以提振信心為前提。針對市場預期偏弱的問題,各方面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作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抓手,隨著政策落實落地、經濟持續恢復,生產者和消費者預期均有逐步好轉跡象,為下階段經濟繼續恢復向好創造了有利條件。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2%,連續四個月回升且重回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7%,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連續兩個月回升。三是創新動能在成長。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實力不斷壯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快速成長,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智能產品蓬勃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銷售模式較為活躍,為經濟恢復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前三季度,規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9%;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27.4%、10.2%;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26.7%、63.2%、34.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升至26.4%。
著眼長遠,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許多有利條件,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從發展階段看,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均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區域間、城鄉間資源配置優化空間廣闊,追趕型增長還有很大潛力。從發展優勢看,我國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特有的“制度優勢”,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的“供給優勢”,擁有來自14億多人口和龐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市場優勢”,擁有來自2億多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人才優勢”,擁有在應對各種復雜挑戰中逐步積累的“調控優勢”。這些發展優勢沒有變而且在持續提升,將繼續為我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經歷三年疫情后,我國經濟運行仍受到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經濟恢復必然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當前國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外部壓力仍然較大,國內需求仍顯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把握好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關鍵期,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工作的有效銜接,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實顯效,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有力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推動經濟在固本培元中持續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