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十分關心,多次到山東視察指導,對“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山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定扛起農業大省責任,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位于山東省濰坊市的禹王濕地,周邊有數萬畝鹽堿地,過去種植小麥和玉米年均畝產不足250公斤,拋荒現象嚴重。近年來,當地與袁隆平院士團隊圍繞“耐鹽堿抗逆性”海水稻開展深度攻關合作,已建成2.5萬畝海水稻稻田,年均畝產將近700公斤。圖為當地海水稻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堅持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現實檢驗
山東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三農”工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既立起高線又守好底線、既分類推進又全面提升、既突出鄉村又統籌城鄉、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立足本地實際,建立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堅持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創新提升“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綜合實力提升。2020年山東成為全國首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2021年達到11468億元。
堅持把穩住“三農”基本盤作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根本舉措
山東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守住耕地和生態保護兩條紅線、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重點念好“穩、特、融”三字經,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穩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2021年,全省生產了全國8.5%的糧食、9.8%的肉蛋奶、11.2%的蔬菜和12.8%的水產品,為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作出貢獻。
堅持把暢通循環作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
山東農業產業體系健全、發展基礎較好、比較優勢明顯,有5.46萬個行政村、近4000萬農村常住人口,蘊藏著巨量消費和投資需求;承擔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重大國家戰略任務,有條件打造連接“一帶一路”、融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橋頭堡,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結點。近年來,山東著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聚合、要素整合、城鄉融合,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對外合作。2021年,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達1238.4億元,連續23年居全國首位。
堅持把補齊“三農”短板作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從山東實踐看,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發展相對滯后,“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仍然存在。近年來,山東深化省部共建,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農村傾斜,全省城鄉路水電、客運、垃圾清運基本實現一體化,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政治責任
近年來,山東堅持用大歷史觀看“三農”問題,秉持人民至上,為了農民、服務農民,依靠農民、仰仗農民,惠及農民、造福農民,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盼,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物質上富足起來;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讓農民精神上充盈起來;積極推動鄉村善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如今,山東與全國一道告別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60萬黃河灘區居民圓了安居夢,農民精氣神全面提振,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干杰文章《奮力開創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新局面》
(策劃:周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