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偉大建黨精神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矢志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波瀾壯闊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
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流萬里總有源。讀懂中國共產黨,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讀懂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圖為2024年3月18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延安二路小學舉行“國防教育進校園”主題活動上,宣講員為學生們講述偉大建黨精神。中新社發 王海濱/攝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確立理想,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經歷過一個曲折的實踐過程。他們中的不少人過去曾是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有些人還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投入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悲慘的民族遭際、嚴酷的社會現實,打破了他們崇尚西方的迷夢,提出了耐人深思的疑問:國人把西方當老師、作榜樣,為什么老師總是欺負學生?這一時期,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展現出一條新的革命道路,革命先驅們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將其作為自己的信仰信念。毛澤東同志曾回憶說,《共產黨宣言》“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真理的味道比紅糖還甜,在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的美好愿景,惟有持之以恒的踐行和義無反顧的擔當才能實現。回顧建黨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將自己的才華全部奉獻給了工農大眾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一生奔波不息,積勞成疾,27歲時就離開人世。他臨終時留下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建黨初期先驅者們的革命實踐,永遠是我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光輝榜樣。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中國共產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領導革命斗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于敵強我弱的狀況。從創建伊始,我們黨就受到北洋軍閥政府和上海租界洋人的監視、壓制,黨的一大召開時,法租界巡捕房曾派人搜查、侵擾。大革命后期,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血腥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連續發動五次“圍剿”,迫使紅軍進行萬里長征……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遭遇到如此多的艱難險阻和生死考驗,付出過這樣巨大的犧牲。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著慘烈的斗爭實踐,發揚視死如歸的精神,展開英勇不屈的斗爭。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被軍閥政府列為抓捕的重點對象,仍堅持在斗爭第一線,直到英勇就義。早期建黨骨干張太雷、蔡和森、鄧中夏、羅亦農等人,也都先后為革命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以鮮血寫就了什么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中國共產黨在創建之初就深刻認識到,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人“不是空想的革命家”,而要“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因此,“對黨忠誠”和“不負人民”是高度一致的。建黨初期的那些革命先驅們,對黨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中共一大代表、20多歲的鄧恩銘,以“黨的事業重于泰山”的高度責任感,孤身一人前往群眾基礎相對薄弱的山東青島開展工作,建立青島第一個黨組織,喚醒了膠濟鐵路工人和青島紗廠工人,掀起了青島歷史上震驚中外的罷工高潮。被毛澤東同志譽為“農民運動大王”的彭湃,出身于廣東海豐縣一個名聲顯赫的大地主兼工商業者家庭。然而,他為了農民解放,毅然和家庭決裂,到農村去和農民打成一片,宣傳革命道理,召集佃戶們到自己家里,當眾燒毀當年分家時屬于他的全部田契,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建黨早期的無數共產黨人,他們像鄧恩銘、彭湃一樣,用青春和熱血實踐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更多精彩,詳見《求是》2024年第13期邵維正文章《深刻領悟偉大建黨精神》
(策劃:魏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