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讓歷史文化遺產擁有永續的活力。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是凝聚人民力量的有形載體、塑造城市品牌的宣傳媒介、孕育創意產業的靈感源泉。要通過歷史文化活化傳承,賦予城市發展新動力、增加城市發展新活力、增添城市發展新魅力。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2023年7月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對當地負責同志講,“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近年來,蘇州市通過不斷賦予歷史文化遺產新內涵,構建了鏈接歷史與當代的空間紐帶,實現了古老與現代的輝映、傳統與時尚的融合,成為了人們向往的詩意棲居地。2023年以來,蘇州市姑蘇區啟動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以適宜開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為試點,對古建老宅實施穴位節點式的“針灸”,將“昭慶寺”改造成為“鴻儒書房”,讓年輕人能夠在古老書香的熏陶下迸發創新靈感,以蘇繡為代表的傳統手工藝在古城迎來復興浪潮,多個文化產品和品牌在這里孕育誕生……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穿越千百年仍能與當代生活同頻共振,蘇州古城儼然成了一座 “新天堂”。
“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西景德鎮市作為“千年瓷都”曾極盡繁華。但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景德鎮的窯火幾近熄滅,十大瓷廠一蹶不振,產業工人大量失業,老城區、老廠區人居環境持續惡化,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市緊抓陶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契機,積極推動老城區、老廠區的整體保護與有機更新,通過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環境營造,活化利用老作坊、老工廠,主動擁抱文化創意“新經濟”,打造了邑空間“景漂”就業工坊,組織了“陶然集”設計師集市,引進了坯房工作室、瓷文化研學體驗基地等非遺展示空間,不僅留住了老瓷廠、老街坊的魂,更激發了年輕人、藝術家的夢,吸引了6萬“景漂”、5000多名“洋景漂”,帶動了10多萬人就業。近年來,景德鎮市的窯火更是點燃網絡,讓“景德鎮”三個字再一次成為“超級IP”,讓無數追夢人在景德鎮同文化與藝術撞了個滿懷。景德鎮市讓文化創新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已然實現在“泥與火”的淬煉中的又一次蝶變。2023年10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景德鎮市考察調研,在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強創意設計和研發創新,進一步把陶瓷產業做大做強,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
“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利用是最好的保護,要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積極探索適用于歷史建筑的保護方式。依托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建設文化展示、傳統居住、特色商業、休閑體驗等特定功能區,培育新業態,創造新就業,讓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在有效利用中煥發新生。
更多精彩,詳見《求是》2024年第13期楊保軍文章《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從城鄉建設的幾個案例談起》
(策劃: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