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新征程上,無論是對內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我們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時代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重要意義
所謂“古今中西之爭”,就是如何對待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以及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問題。實質上就是,在時間軸上處理古代與當代、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在空間軸上處理自身與他者、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問題。“古今中西之爭”在歷史迭代更替和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征,但本質上是和以何種方式實現現代化的問題聯系在一起的。
新時代新征程,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破解“古今中西之爭”,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助于釋放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力量。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宏闊的歷史縱深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五千多年文明中走來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是“兩個結合”的結果。我們的社會主義之所以不一樣,關鍵在于中國特色,而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是正確處理“古今中西之爭”的現實典范,它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它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中國式現代化既具有世界現代化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借鑒吸收了一切人類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又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是貫通古今、融匯中西的現代化。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有助于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打開了廣闊的創新空間?!皟蓚€結合”揭示了黨推動理論創新的必由之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坝民R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绷暯轿幕枷刖褪恰皟蓚€結合”產生的理論碩果,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讓我們能更好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產生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如果不加分析把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奉為圭臬,一切以此為準繩,那就沒有獨創性可言了?!敝挥幸晕覈鴮嶋H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敝袊灾鞯闹R體系不是封閉僵化、與世隔絕的知識體系,而是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知識體系。只有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掌握文化領導權、鞏固文化主體性、實現精神上獨立自主,才有可能建構起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2.新時代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路徑
一是堅持“兩個結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的內涵進行了深入論述和闡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回答世界之問、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解決了古與今、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皟蓚€結合”體現了“中與外”“古與今”的貫通融通。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提出,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色,它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結合不是“拼盤”,而是“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馬克思主義是“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脈”,“第二個結合”是魂脈和根脈的結合。堅持“兩個結合”是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重要法寶。
二是堅定文化自信和鞏固文化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文化自信,就不能處理好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文化主體性沒有建立起來或者是不夠鞏固,就無法處理好“古今中西之爭”。有了文化主體性,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倡導守正創新,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守正,就是要守住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守正創新,既不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片面地講厚今薄古,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否定或完全照搬,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為今天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四是堅持開放包容和胸懷天下。文化保守主義者固守古代文化和本土文化,不能開放包容。全盤西化論者信奉“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認為“中不如西”,全盤照搬西方,也做不到開放包容。“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只有當我們堅定了文化自信,才能做到開放包容。秉持開放包容,我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皥猿中貞烟煜隆笔侵袊伯a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一,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用大歷史觀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開放包容和胸懷天下,才能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好地破解“古今中西之爭”。
?。ㄗ髡撸厚T 俊 馮 立,分別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