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必須加強自主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以科技創新重大需求為牽引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新時代,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突破,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但是,我國科技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匱乏等問題仍亟須破解。
突出頂層設計,加快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自主培養。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核心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的綜合創新能力持續躍升。新發展階段,要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不斷拓展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需求的深度和廣度,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的“科研命題”作為“教育命題”和“育人選題”,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尤其是要加強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通過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瞄準前沿重點,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能力自主培養。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科技創新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實踐反復證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牢牢掌握創新與發展主動權。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堵點痛點,著力突破占領未來科技發展前沿的重點難點,著力搶抓最具中國科技領域先發優勢的亮點優點,大力實施有組織的前瞻性科研,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能源交通一體化、集成電路、新材料研發、醫工融合、智慧社會等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領域擴容提質,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能力的自主培養,尤其是人才培養。
以優化高校學科設置為抓手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肩負著科技創新和自主人才培養的重任。高校學科專業的設置和建設,對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起著基礎性、導向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決定》提出,“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應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破學科、專業、學院的有形無形壁壘,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開辟學科結構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推進學科結構改革,注重學科交叉自主培養。學科結構改革應當具有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隨著科技飛速發展與社會不斷進步,單一學科知識體系已難以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學科交叉融合是高校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顯著優勢,不同學科知識深度碰撞與相互交融,就有可能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和創新成果。當今時代,須以重大科學問題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動學科、專業、課程等交叉融合,構建多層次、跨學科的專業發展生態。超前部署戰略關鍵領域,推進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究,通過自主培養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教育強國注入澎湃動能。
加大基礎平臺建設,強化基礎學科自主培養。“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縱觀人類科技發展史,幾乎所有影響世界的重大核心技術皆源自基礎研究。謀求“從0到1”的原始創新,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基礎研究人才。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但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創新高地的要求相比,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要大力提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能力,重視對學科共通基礎平臺的打造,全方位、全鏈條優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體系,對具有前沿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原始創新和跨學科交叉研究擇優進行滾動支持,努力突破一批事關國家戰略的“殺手锏”技術、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構建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前沿技術,全力打造“換軌超車”發展新賽道。
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將科技、教育、人才工作進行一體部署,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決定》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人才的戰略支撐。
立足需求驅動,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科技創新需要人才支撐,人才培養又依賴于教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應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新需求為動力,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導向,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方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打造以項目為牽引、以解決實際科技需求為驅動的實踐培養體系,通過雙向賦能實現合作共贏。進一步加強人文素養、科學基礎、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遵循科技規律,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做后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關注知識與技術體系內在矛盾驅動,對接科技發展革命性突破的關鍵要素,尊重人才成長規律,遵循科技創新規律,樹立質量和效率優先的科技發展理念,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中,廣納天下英才、匯聚眾智眾力。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的政治素養,引導科技人才樹立科技報國的偉大志向,傳承老一代科學家求真務實、報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真正把科技創新寫在祖國大地上。
以融匯全球智慧資源為路徑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決定》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開放合作是正道,在合作共贏中加強自主培養。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絕不意味著自我隔絕,而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數據顯示,我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與或牽頭了近60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深入實施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國天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空間站等大國重器已成為我國參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面臨氣候變化、能源革命、公共衛生等全球性科學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需要國際科技合作。《決定》提出,“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我們要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以全球視野、世界眼光謀劃和推動人才培養,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高水平科研機構、“高精尖缺”企業行業的深度合作,推動各方力量協同育才,將前沿創新優勢轉化為人才自主培養勝勢。
自立自強促發展,在自強不息中加快自主培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闊步向前的歷史長卷波瀾壯闊;制勝未來,在開放合作中堅持自立自強,為高水平科技人才創造更廣闊的科技創新空間任重道遠。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需對統籌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與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進行前瞻性思考。一方面,因材施教,實行分階段、差異化、精準式培養,依托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創新平臺,強化學科領域布局和高水平團隊建設,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科創大賽及學術交流的展示平臺;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切實通過自主培養、聯合培養、學術訪問、合作辦學、智力引進等形式實現全球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優勢資源的共享共贏、互促互進,以更多重大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在新時代科技強國的征途上,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大有可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俞建勇,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