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久久免费小视频黄色网站,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亚洲精品A∨在线国自产拍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申富強 2024-07-30 17:13:58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實踐證明,在千百年歷史積淀中形成的黃河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基因,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情懷智慧,激蕩著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凝聚磅礴力量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源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就是華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園。誕生于黃河流域的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話及傳說,無不承載著中華民族崇高的精神價值追求。《論語·為政》中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所指的就是夏商周三代基本制度繼承發展的歷史淵源。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雖幾經遷移,但均位于黃河流域,這里形成了穩定的以農為本的農耕社會,奠定了中華文明的禮樂傳統,形成了“中國”的正統觀念等,為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奠定了堅實基礎。黃河文化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求變意識。《禮記·大學》記載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經·大雅》中記載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等,今天仍然警醒并鼓舞著中華民族不斷創新發展。這些飽含民族智慧的文化思想,包括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等,構成了中華民族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為中華文明演進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數千年來,沿黃河流域,形成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涌現了老子、孔子、孟子、杜甫等先賢文豪。黃河文化孕育的政治智慧塑造了中華民族追求統一的家國情懷,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實踐。“天下大同”是黃河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之一,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社會和理想世界的美好憧憬。在造就燦爛文化滋養中華民族偉大文明的同時,黃河在歷史上又是一條桀驁不馴、多災多難的河流。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在一次次戰勝洪水災害的斗爭過程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日益成熟,造就了勤勞善良、不畏艱險、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形成了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突出特征。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磨難而浴火重生,同樣離不開黃河文化的有力支撐。1936年,民族危亡之際,北上抗日的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是年冬,毛澤東同志于一場大雪之后登臨陜西清澗千米海拔的塬上視察,寫下了不朽詩篇《沁園春·雪》,發出了中華民族氣吞山河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必勝宏愿。1939年,一曲《黃河大合唱》,唱出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歷史強音,表達了全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救亡圖存的頑強意志,抒發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勇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發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黃河得到有效治理,變害為利。黃河流域成為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黃河水電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利用。三門峽、龍羊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大峽、青銅峽、天橋、小浪底、萬家寨等水電站源源不斷地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提供了動能。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多次到黃河流域視察,明確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多措并舉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數千年來,黃河早已同中華民族的苦難輝煌扭結在了一起,錘煉出炎黃子孫的韌性、力量和精神,也為中華民族賡續發展注入不竭源泉。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滔滔黃河,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動力,悠久厚重的黃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歷史樂章中不可替代的洪鐘大呂。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考察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所在的蘭考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來到位于安陽市西北郊的殷墟遺址,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從真正能證明我們的久遠歷史中來。”能不能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環。闡發、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可以為文化認同提供堅實基礎,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精神支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智慧啟迪。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提供深厚文化支撐。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著力保護沿黃各類遺產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高水平保護陜西石峁、山西陶寺、河南二里頭、河南雙槐樹、山東大汶口等重要遺址,加大對宮殿、帝王陵等大遺址的整體性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古建筑、古鎮古村等農耕文化遺產和古灌區、古渡口等水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古棧道等交通遺跡遺存。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地域廣泛性和文化多樣性、資源差異性,實行差別化政策措施。支持西安、洛陽、開封、大同等城市保護和完善歷史風貌特色。完善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大力保護黃河流域戲曲、武術、民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研究梳理黃河文化發展脈絡,開展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建立溝通歷史與現實、拉近傳統與現代的文化體系,綜合運用現代信息和傳媒技術手段,加強黃河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弘揚,全面展示黃河流域在農田水利、天文歷法、治河技術、建筑營造、中醫中藥、傳統工藝等領域的文化成就,推動其融入現實生活。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豐富內涵和歷史意義,全面闡釋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焦裕祿精神、沂蒙精神等,推動黃河主題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打造黃河文化對外傳播符號,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作者:申富強,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教授)

標簽 - 中華文化,黃河文化,時代內涵
網站編輯 - 王慧 張盼 審核 - 馬建輝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8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