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闡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原則時指出,“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處理好這五個重大關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分析新發展階段內外部環境變化、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肩負的新使命新任務時提出的,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南。
1.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經濟和社會的關系具體體現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財富和經濟總量的增加,反映國家總體富裕程度;社會發展則有多個維度,包括收入分配的優化、生態環境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的能力和交往范圍的拓展、社會結構的改善等,最終表現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經濟增長無疑是社會發展的根基,沒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發展就失去了基本依托,人們的生活品質、選擇空間和自由度就會受到極大限制,社會發展就難以實現。反過來,社會發展也會通過人力資本積累、社會流動性增強、消費繁榮、社會和諧穩定等途徑促進經濟較快健康發展,從而形成經濟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不過,經濟增長并不能保證或自動帶來社會發展,從世界范圍看,“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并不鮮見。因此,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和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決定》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原則和總目標、實施路徑等層面都構建起了經濟和社會良性互動的有機聯系。在經濟增長方面,《決定》強調“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社會發展建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進的堅實基礎之上;同時強調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關鍵要素,為社會發展奠定體制機制基礎。
2.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
《決定》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論題,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能否實現有機統一與相互促進是關涉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性、有效性與科學性的關鍵。應堅持系統觀念,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統一起來,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需要明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空間都大大拓展了。一方面,市場的作用空間拓展了。原因在于,經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提高了,需要開拓新增長空間、尋找新需求,激勵科技、產業、模式和組織等多方面的創新。市場在處理復雜信息、容納多樣性、分散風險和利用知識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可以比較靈活和有效地適應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空間也在拓展。這是因為,大國博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反壟斷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國家安全、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因素的分量明顯加重,這些都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需要國家戰略規劃引領,需要政府更好履行自身職能,以有效應對具有政治性、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和外部性的重大問題,為國家總體發展、社會整體福利、市場經濟平穩運行夯實根基。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擺脫政府與市場作用此消彼長的思維定式,建立起二者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理論和實踐框架。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指出:“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提供了科學指引。
3.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最佳組合
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表現為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公平則有多個層面的意義,從實現公平的全過程來看,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它們依次繼起,相互影響。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在構筑公平過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與效率具有內在一致性;結果公平需要從兩個方面把握:一方面,形成結果的起點和過程(或機會)必須是公平的,否則這種結果就不會被社會所認可;另一方面,這種結果所帶來的收入和財富差距不能過于懸殊,不會造成兩極分化。結果公平本身亦具有獨立的價值,它不僅會影響到新的機會公平,而且會影響到社會再生產和經濟大循環,影響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闡明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強調“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
“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是實現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的關鍵,也是實現結果公平的關鍵,是效率與公平的最佳聯結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決定》提出“完善促進機會公平制度機制,暢通社會流動渠道”,這些重要部署構成了在制度層面上構建效率與公平相統一的樞紐。為了提升經濟效率,同時促進社會公平,首先需要保障起點和過程公平。優質、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對于起點公平至關重要,《決定》提出“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等,都是為了從體制機制上盡可能保障人們有一個公平競爭的起點。對于過程公平,則要求競爭規則公正、透明,競爭機會開放,人們有遷徙、擇業、投資、交易的自由,擁有平等獲取和利用生產要素的權利。這方面,《決定》有許多明確的規定,如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等,都是為了保障機會開放、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平競爭。實現了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就能在較大程度上得到社會認可的結果公平,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措施對初次分配加以適當校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4.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形成既充滿生機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繁榮局面
經濟社會充滿活力是國家繁榮興盛和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一開始就強調激發整個經濟社會的活力。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我們這次改革的基本任務。”新時代新征程,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具有新的價值和意義。活力會營造一種濃厚的氛圍,激發人們的創新、探索、冒險、競爭精神,以及利用新知識、新技術、新要素和尋找新機會的信心和勇氣,這些都是應對不確定性、開辟新賽道新模式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決定》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活力”已然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源泉。
在煥發活力的同時,還要保持經濟有條不紊地運行、社會公平公正與和諧穩定,實現活力和秩序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決定》強調,“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實現活力和秩序高水平的動態平衡,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進一步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時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保持良好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良好的法治是實現活力和秩序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基本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要以良法善治夯實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5.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實現發展和安全高水平動態平衡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論和實踐高度,安全因素在改革和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黨的十九大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遵循。
發展和安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解決我國一切社會經濟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同時加大安全的分量,只有二者同步推進,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以安全看待發展,我們會得到許多新的認識,或深化某些原有的認識,比如,創新不僅有發展的維度,還有安全的維度,創新能力和實力在國家總體安全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謀劃和布局未來產業,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還會大幅度提高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進而提高總體國家安全水平。因此,強化安全維度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體制機制基礎,保障國家領土主權安全、金融經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自主可控,達到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作者:胡家勇,系華僑大學特聘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