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總書記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作出深刻闡釋。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創造性地確定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蘇州實地考察古城保護和文化傳承時深刻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西方早期的現代化,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信仰缺失、物欲橫流。今天,西方國家日漸陷入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法遏制資本貪婪的本性,無法解決物質主義膨脹、精神貧乏等痼疾。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不僅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認為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進一步鞏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在《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并從兩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一方面,要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讓全體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要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編輯:陳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