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
“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p>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總書記著眼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深刻闡述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重大意義,對傳承文化遺產提出明確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強烈的歷史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身體力行推動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在地方考察時,曾花錢買下非遺傳承人手工制作的中藥香包,笑言“我也要捧捧場”;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勉勵票友“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贊嘆苗族傳統服飾“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鼓勵“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欣慰于景德鎮制瓷后繼有人,叮囑“老祖宗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繼續攥在手里,與時俱進,讓它發揚光大”……
文脈悠遠,弦歌不輟。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賡續文化血脈,用中華民族創造的精神財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對賡續紅色血脈,強調“加強革命歷史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思想內涵,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要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強調“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
更好傳承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年輕一代的參與尤顯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萬余名,非遺工坊6700余家。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非遺活動進校園、非遺知識進教材、非遺傳承人上講臺,涌現出《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簡牘探中華》等一系列優秀電視節目……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
?。ň庉嫞阂?孫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