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6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
重視科技的歷史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回望中華民族近代以后苦難深重的歷程,習近平總書記一語揭示出歷史演進中蘊含的深刻邏輯。
“當了總書記后,我第一個來科技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參加全國兩會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時的開場白。親切的話語飽含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殷切期望。科技強國建設的道路上,總書記傾注了極大心血,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圍繞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之光照亮前進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我國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八個堅持”深刻總結了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八個堅持”的重要經驗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系統全面的整體,明確了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制度優勢、戰略導向、科學方法等,把我們黨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編輯:梁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