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在2022年第7期《求是》雜志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中,總書記深入分析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新形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同時也要看到,從吃飽到吃好,消費結構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態勢,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絕不能高枕無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圖為2021年10月12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農民在駕駛農機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糧食安全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什么樣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深刻判斷:
“今后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持續增加,供求緊平衡將越來越緊,再加上國際形勢復雜嚴峻,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寧可多生產、多儲備一些,多了的壓力和少了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
總書記明確要求:
“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面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先后對清理整治大棚房、違建別墅、亂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等提出要求。今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強調,農田就是農田,只能用來發展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對于一些地方占用基本農田大搞綠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在公路、鐵路、河渠兩旁占用良田建設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寬的綠化帶的耕地亂象,習近平總書記嚴厲指出:
“我們土地是不少,但同14億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資源!建城市、搞工業、保生態都要用地,必須精打細算,排出優先序,絕不能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去搞造林綠化。各省區市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
農田必須是良田。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才能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這個決心一定要下,該拿的錢一定要拿!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
耕地就那么多,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制高點。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近些年,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糧食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專門講到種子問題。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明確要求:
“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明確方向和目標,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有關部門要在嚴格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研發應用。”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智能聯棟木耳大棚,同村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總書記還強調:
“要加快打通科技進村入戶的通道,促進政府公益性服務和市場社會化服務協同發力。既要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也要加快補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特別是要加大農業重要裝備自主研制力度,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防災減災體系等建設。”
“讓農民種糧有錢掙”
億萬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糧食安全,必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
針對種糧成本偏高等問題,總書記提出具體要求:
“要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范圍。”
“要創新經營方式,要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交給社會化服務組織來辦”。
“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現代化。”
“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強調“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如果各地都只想吃飯不想種糧、只想吃肉不想養豬,那誰來保供給!”
“不能把糧食當成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此乃國之大者!”
“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
“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
現在,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人民群眾的食物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的要求,指出要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2021年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貴州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這是4日下午,習近平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合力惠民生鮮超市,察看春節前市場供應、年貨供銷、物價運行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對農產品保供提出了“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的要求,強調:
“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麥等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要抓緊研究部署,該擴大產量的要果斷下決心,不能讓人家拿住我們!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大事!”
“要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但關鍵要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關鍵物流節點掌控能力,增強供應鏈韌性。”
“保糧食安全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實下去。”
(編輯:姚瑜坪 張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