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盛會即將啟幕之際,我們推出系列學習文章,一起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感悟勇氣與智慧,扛起責任與擔當,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在領導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總結升華實踐經驗,深入把握改革規律和特點,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方能行穩致遠。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方法論的重要論述,并貫徹落實到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突出問題導向”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動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事業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做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積極應對新矛盾新挑戰,著力沖破思想觀念束縛,集中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不斷向縱深推進。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具有鮮明指向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確保改革“有的放矢”,使改革舉措更加精準有力。
——“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
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高。“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正是基于對新時代改革開放特點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時進一步強調,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現象。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全面系統謀劃、整體協調推進。要厘清重大改革的邏輯關系,打好改革“組合拳”,做到前后呼應、銜接配套,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字。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只有站在人民立場、從人民利益出發,才能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就重視什么、關注什么,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要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一切改革的推進,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進展,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依靠群眾找到破題的思路;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現在,同過去相比,中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強調“所謂頂層設計,就是要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作出統籌設計,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促進”。
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改革沒有現成方案,只能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過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我國改革開放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是先試驗、后總結、再推廣不斷積累的過程。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
“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都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凝聚改革共識難度加大,但不改不行,改慢了不行,過于激進也不行。”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穩、沒有任何風險。只要經過充分論證和評估,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就要大膽地干。
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膽子大不是蠻干,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穩妥審慎,三思而后行。對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穩扎穩打,做到蹄疾而步穩。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只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方法論的重要論述還有很多,內涵十分豐富。比如: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于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強調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同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能拍腦袋、瞎指揮、亂決策”;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強調改革要重謀劃,更要重落實,“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既要積極主動,更要扎實穩健,明確優先序,把握時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脫離實際”;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方法論的重要論述,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總結,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要深入學習這些科學方法并將其作為行動指南,不斷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策劃:曠思思 審核: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