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1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國科技事業聚焦“四個面向”、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取得歷史性成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科技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國家科技實力躍上大臺階。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5%,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邁出新步伐,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國科技創新重要成就為高質量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
一、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源頭供給
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類腦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
加強戰略性“新賽道”布局,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前沿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超級計算持續保持領先優勢,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祖沖之號”成功問世。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并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高技術彰顯國家實力,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訪火、人造太陽、北斗導航、萬米海試等重大突破在深空、深海等領域牢牢占據科技制高點。
二、科技創新有力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統籌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市場化全鏈條各環節,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活力。
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新突破,國產大飛機實現市場化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高鐵建設樹立國際標桿,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術有力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更高水平。
支撐重大工程建設,有效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為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川藏鐵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
有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核電、特高壓輸電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風電裝機容量以及儲能、制氫規模居世界首位,“深海一號”實現1500米超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
為新產品新技術提供應用場景,5G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光電子技術帶動產業規模占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占全球市場近三成。
三、科技創新有力保障人民高品質生活水平
支撐美麗中國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1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在全球率先實現“沙退人進”,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取得新進展,為全球綠色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科技冬奧”200多項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
土地、基本糧食作物、種業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90余萬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基層一線,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支撐健康中國建設,圍繞新冠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藥物研發等重點領域方向持續開展應急科研攻關,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聚焦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等重點領域和臨床專科,建立50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早查、早篩、早診、早治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癌癥、白血病、耐藥菌防治等打破國外專利藥壟斷。重離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一批國產高端醫療裝備和器械投入使用。
四、科技創新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依托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創新活力最強、科技和人才成果最豐富的示范區,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泛珠三角等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香港—深圳—廣州、北京、上海—蘇州分列全球科技集群第2、3、6位。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創新型省份和城市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長江經濟帶與黃河流域沿線科技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東中西部跨區域創新合作邁出新步伐。
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寧、入滇、興蒙、入黔等有力支撐西部地區創新,科技賦能東北振興有力實施,東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創新型城市合作不斷深化。
五、支持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
修訂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143項科技體制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顯著成效。
國家重大科技決策咨詢、科技倫理治理、科研誠信制度有效運行。
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項目管理制度,推進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
不斷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完善科技創新人才全鏈條培養機制,在重大科技任務中培養造就領軍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深化“三評”改革,開展“減負”行動,擴大創新主體自主權。
繁榮創新文化,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參與創新的良好環境。
詳見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文章《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策劃:李民圣 黎海華 審核:吳強 監制:王兆斌)